词典 大两 大两的意思
liǎng

大两

简体大两
繁体大兩
拼音dà liǎng
注音ㄉㄚˋ ㄌ一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基本含义

指数量比较多,超过一定程度。

大两的意思

大两 [dà liǎng]

1. 隋唐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3. 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大两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药方中一大两,即今之三两, 隋 合三两为一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斗大两》:“《唐六典》……二十四銖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⒉ 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大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彩释义:⒈丰采,形容有风度。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见他年高大两鬢苍,他髭鬚一似银丝般白,他生来实丰彩。”⒉丰润有光采。《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
    • 2.
      大两释义:⒈隋 唐 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四:“药方中一大两,即今之三两,隋 合三两为一两。”清 顾炎武《日知录·大斗大两》:“《唐六典》……二十四銖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⒉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 3.
      小两释义:⒈隋 唐 衡名。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⒉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 4.
      方壶释义:⒈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⒉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列子·汤问》:“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二曰 员嶠,三曰 方壶,四曰 瀛洲,五曰 蓬莱。”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汉 班固《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5.
      温恂释义:温和恭顺。茅盾《野蔷薇·一个女性二》:“围绕着 琼华 的一伙中,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少年;很温恂的人儿,但是很和别的少年合不来。”
    • 6.
      粉末电线释义:粉末电线能承受住夏天风暴袭击,冬天冰雪的垂重压,不怕海风的潮气及盐分侵蚀且因其重量轻可增大两根电杆的距离减少立杆。
    • 7.
      跑红释义:走运;享有盛誉。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郭局长 跑红啦!缺真肥。’李老板 睁大两只眼睛,显现很羡慕他的神气道。”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二四章:“只要你能得守备夫人的欢心,保险你往后要啥有啥,事事如意,你想演戏,当名角,跑红,那也是很容易的。”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二:“不知不觉十年青春年华过去了,她政治上越来越跑红。”

大两(da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两是什么意思 大两读音 怎么读 大两,拼音是dà liǎng,大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