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惜死 惜死的意思

惜死

简体惜死
繁体
拼音xī sǐ
注音ㄒㄧ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ī,(1) 爱,重视。【组词】:爱惜。顾惜。怜惜。珍惜。(2) 舍不得。【组词】:吝惜。惜别。惜力。惜指失掌(喻因小失大)。惜墨如金。(3) 感到遗憾,哀痛。【组词】:可惜。惜悯。惋惜。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惜死的意思

惜死 [xī sǐ]

1. 珍惜生命,不轻于死。

3. 犹怕死。

惜死 引证解释

⒈ 珍惜生命,不轻于死。

《吕氏春秋·长利》:“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陈奇猷 校释:“惜死,係一专词,义谓爱惜其死,即不作无谓牺牲。”

⒉ 犹怕死。

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子卿 视 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
《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 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惜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悼惜释义: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 2.
      惜死释义:⒈珍惜生命,不轻于死。⒉犹怕死。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新唐书·姚崇传》:“臣非惜死,恐不益王。”《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3.
      本兵释义:⒈最重要的兵器。 汉 蔡邕《答诏问灾异》:“武库,禁兵所藏国家之本兵也。”⒉本部军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以 刘表 大将 文聘 为 江夏 太守,使统本兵。”⒊执掌兵权。《新唐书·姚崇传》:“崇 建言:‘臣事 相王,而夏官本兵,臣非惜死,恐不益王。’乃召改春官。”宋 曾巩《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当国本兵,庶言惟允。”清 方以智《通雅·官制四》:“唐虞 时兵政兼于刑官,未有专司,至 仲康 始命 胤侯 掌六师,是本兵之官始于 夏 也。”⒋见“本兵府”。
    • 4.
      爱死释义:惜死。 《左传·文公十年》:“敢爱死以乱官乎?”唐 杜甫《岁暮》诗:“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5.
      鲍孤雁释义:亦作“鲍孤鴈”。宋 代诗人 鲍当 的别号。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鲍当,善为诗,景德 二年,进士及第,为 河南 府法曹。薛尚书 知府,当 失其意,初甚怒之。当 献《孤雁诗》云:‘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死君庖,为带边城信。’薛 大嗟赏,自是游宴无不预焉,不復以掾属待之。时人谓之 鲍孤雁。”宋 龚鼎臣《东原录》:“后有 鲍当 者,著《孤鴈诗》甚精,时亦号 鲍孤鴈。”

惜死(xi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惜死是什么意思 惜死读音 怎么读 惜死,拼音是xī sǐ,惜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惜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