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 [nián mò]
1. 指新年到来的前几天;年终。
英[end of the year;]
年末 引证解释
⒈ 指名次排在同年登科者的末尾,非同年登科者。亦用作谦词。
引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状元请先赋一诗作倡,然后资次賡和,老夫叨於年末,亦当效顰。”
⒉ 一年的末了。
例如:会计年末结帐,工作很忙。
年末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年底释义: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
- 2.
年终释义:一年的末了:年终结账。 年终鉴定。
- 3.
年尾释义:年底;年终。
- 4.
岁暮释义:⒈一年快完的时候:岁暮天寒。⒉比喻年老:岁暮之人。
- 5.
岁终释义:年底。一年快完的时候。《周礼·天官·冢宰》:“岁终则攷六乡之治,以詔废置。”孙诒让 正义:“岁终者谓夏正建丑之月。”《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宋书·百官志上》:“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向无事,渐近岁终。”
- 6.
腊尾释义:农历年末。宋 宋祁《守岁》诗:“夜寒穷腊尾,春色併年初。”清 张问陶《梅花》诗:“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年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作兴释义:⒈方言。情理上、习惯上不许可。《老残游记》第七回:“只因为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鏢局的。”张天翼《包氏父子》:“‘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不作兴过年末,这是新派。’”⒉方言。犹不喜欢。《西湖二集·韩晋公人奁两赠》:“这一种生意,谁人来买,眼看得别人不作兴你了。你自负才华,却去吓谁?”
- 2.
岁末释义:年末。
- 3.
常禁释义:通常的禁令。《汉书·货殖传序》:“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蝝鱼麛卵,咸有常禁。”《魏书·食货志》:“不行之钱,虽有常禁,其先用之处,权可听行,至年末悉令断之。”
- 4.
年市释义:旧历年末为出售过年用品而举行的市集。 萧红《牛车上》:“那年冬天,我去赶年市。”
- 5.
年末释义:一年末尾的一段时间;年底。
- 6.
年杪释义:年末,年底。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其夫人亦病,于年杪逝去。”
- 7.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释义:清 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 清 咸丰 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职官志六》:“十年,文宗 北狩,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其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 恭亲王 奕訢 领之…… 光绪 二十七年,辛丑和约成,更名外务部。”亦省称“总理衙门”。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丁亥七月总理衙门咨行各省将军督抚有案,兹将咨稿照録。”清 郭嵩焘《拟陈洋务疏》:“朝廷设立总理衙门,专办洋务,亦不能不内恤人言,周章
- 8.
殷历释义:⒈起于 周 末而传于 汉 初的六种古历之一。 《后汉书·律历志中》:“案暦法,黄帝、顓頊、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光 晃 所据,则 殷 历元也。”⒉殷商 时所用历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商 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 祖甲 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殷墟 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 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 9.
羹饭种释义:方言。 指儿子。谓其能传种接代,以羹饭奉祀祖宗,故称。刘半农《瓦釜集·第十二歌》:“她来仔三年末也勿曾养一个羹饭种。”
- 10.
腊尾释义:农历年末。宋 宋祁《守岁》诗:“夜寒穷腊尾,春色併年初。”清 张问陶《梅花》诗:“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 11.
财门释义:年末岁首,为讨吉利,俗称大门为“财门”。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长沙新年纪俗诗》:“除夕辞年毕,用红纸条书‘衡门衍庆’四字,将大门闭固,无论何人,不许出进,谓之封财门。”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仪徵岁时记》:“正月元旦,天未曙……人家开财门,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