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寂 [kū jì]
1. 枯燥烦闷,寂寞无聊。
英[be bored (dull) and lonely;]
枯寂 引证解释
⒈ 寂静;寂寞。
引金 元好问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巖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间差有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我狐仙也。怜君枯寂,聊与共温冷榻耳。”
庐隐 《或人的悲哀》:“若果没有这个波动,世界将呈一种不可思议的枯寂。”
郁达夫 《采石矶》:“你的样子何以这样的枯寂,没有一点儿生气?”
⒉ 谓枯坐静修。
引明 唐顺之 《赠都督万鹿园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名根缚枯寂,慧业障烦搅。”
国语词典
枯寂 [kū jì]
⒈ 枯寒寂寞。
引金·元好问〈鹿泉新居〉诗:「岩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间差有趣。」
近寂寥
反热闹
枯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友朋释义:朋友。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晋 陆机《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明 袁宏道《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瞿秋白《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 2.
名根释义:指好名的根性。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七十后即一切名根繫念,尽与勅断,以保天年可也。”清 曹寅《雨夕偶怀桐皋僧》诗:“名根缚枯寂,慧业障烦搅。”
- 3.
怨叹释义:怨恨叹息;悲叹。《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后 汴渠 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 河中,兖豫 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役,不先民急。”唐 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之三:“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宋 司马光《陈三德上殿札子》:“然自践祚以来,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纪纲,犹有亏缺,问里穷民,犹有怨叹。”瞿秋白《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 4.
悯笑释义: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僕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於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宋 苏舜钦《乞纳谏书》:“臣区区以此言达於冕旒者,非不知出口祸从,为众悯笑,盖欲陛下一悟,则天下蒙福。”明 杨慎《词品·陈季常》:“观此则 季常,载侍女以远游,及暮年甘於枯寂,盖有所制而然,亦可悯笑也哉!”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半年的事,几个的人,就这么矛盾支离,实在可以使人悯笑。”
- 5.
枯寂释义:枯燥寂寞:枯寂的生活。他们人多,虽然在沙漠中行进,也不感到枯寂。
- 6.
灰败释义:⒈形容惨淡。茅盾《虹》九:“李无忌 脸色灰败,惘然答应着。”叶圣陶《疑》:“于是就有荒凉枯寂的坟墓,灰败无光的白骨,历历呈现在自己的幻想里。”⒉引申为失意颓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本国之有志者日以灰败,徇私者日以无忌。”
- 7.
索莫乏气释义:指枯寂而毫无生气的样子。
- 8.
贞隐释义:⒈正大而深刻。《晋书·魏咏之传》:“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⒉谓守持正道,不求闻达。明 胡承诺《绎志·自叙》:“排名慕贞隐,翛然脱维繫。”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若 孙夏峯、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菴 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清 曾纪泽《欧阳母邱太夫人九十寿序》:“大抵穷巷枯寂之士,克享大年者,非其盛德贞隐,至行过人,即能耽玄守默,处靖衡门,于人间世之毁誉穷通,泊焉不以为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