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进退 进退的意思
jìntuì

进退

简体进退
繁体進退
拼音jìn tuì
注音ㄐㄧㄣˋ ㄊ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1)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组词】: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2) 入,往里去。【组词】:进见。进谒。进谗。(3) 吃,喝。【组词】: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 收入或买入。【组词】: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 奉上,呈上。【组词】:进言。进奉。进献。(6)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

tuì,(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组词】: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2) 离开,辞去。【组词】: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3) 送还,不接受,撤销。【组词】:退还。(4) 脱落。【组词】:退色。退毛。减退。(5) 和柔的样子。【组词】:退然。(6) 迟缓,畏缩。【例句】:“求也退”。

基本含义

形容处境困难,进退两难。

进退的意思

进退 [jìn tuì]

1. 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进退坐作之方。——宋·苏轼《教战守》
进退维谷。

[ advance and retreat; ]

2.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 sense of propriety; ]

进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进逻”。

⒉ 前进与后退。

《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
《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⒊ 举止行动。

《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
《花城》1987年第5期:“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⒋ 升降;任免。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⒌ 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⒍ 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⒎ 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⒏ 损益变化。

《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⒐ 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⒑ 褒贬。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⒒ 指挥;使之进退。

《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吕、管、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陈、章、罗。”

⒓ 犹豫。

《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⒔ 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国语词典

进退 [jìn tuì]

⒈ 前进或后退。

《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如:「进退不得」。

⒉ 和尊长、客人等见面、告退之类的礼仪。

《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进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释义:⒈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宋 苏轼《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⒉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宋 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⒊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
    • 2.
      三千威仪释义: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
    • 3.
      三舞释义:古代朝廷盟会、祭祀之三乐舞。(1)周 之《万舞》、《夷舞》、《翟舞》。《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汉 郑玄 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孔颖达 疏:“又以为雅乐之《万舞》,以为南乐之《夷舞》,以为羽籥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汉 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晋书·乐志上》:“景初 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宋书·乐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
    • 4.
      上不上,下不下释义:⒈犹言正好,恰恰。《新唐书·藩镇传·田季安》:“﹝王师﹞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 魏 诛 赵,校罪轻重,必不先 赵 后 魏 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 而来也。”⒉形容心情不安。王安友《协作》一:“刘妈妈 看看女婿脸上不是个正色,行动与往日大不相同……老觉得是个心事,上不上下不下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⒊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例如:由于事先对这项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现在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如何了结?
    • 5.
      不上不下释义: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两难。
    • 6.
      不失风度释义:做事能知进退,保持应有的风度。
    • 7.
      不由释义:⒈不能自主。⒉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8.
      不识进退释义:不懂得该进还是该退。多形容轻率冒昧,说话或行为没有分寸。也作不知进退。
    • 9.
      两难释义:这样或那样都有困难:进退两难。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两难。
    • 10.
      二柄释义:⒈指赏罚之权。⒉文武两种权力。⒊谓进退两途。
    • 11.
      二色释义:⒈犹言斑白。《太平御览》卷四三二引 汉 蔡邕《书》:“早丧二亲,年踰三十,鬢髮二色。”《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髮有二色。”《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二色,谓斑白也。”⒉指喜、愠之色。《后汉书·邓禹传论》:“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士人·周解元淳朴》:“赋性朴茂,幼无二色。”⒊犹两种,两样。《宋史·乐志一》:“次令登歌,钟、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⒋旧时指置妾或有外遇。明 沉德符《野获编·勋戚·惧内
    • 12.
      五善释义:⒈古代射礼的五项要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唐 戎昱《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宋 范仲淹《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⒉谓咨、询、度、诹、谋。《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杜预 注:“问善道,问亲戚之义,问礼宜,问
    • 13.
      五教释义:⒈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⒉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⒊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
    • 14.
      五道释义:⒈五路、五个方面。《南史·吕僧珍传》:“建武 二年,魏 军南攻,五道并进。”唐 王昌龄《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塲。”⒉五种方法。《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⒊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迴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籤》卷十。南朝 宋 鲍照《佛影颂
    • 15.
      从容有常释义:举动、进退保持常态。
    • 16.
      伍壮释义:指乡武装丁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 17.
      伏属释义:指隶属,下属。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辞为让,则乖伏属之礼;承命苟贪,又乖循省之道,进退反侧,无以自寧。”
    • 18.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19.
      作事释义:⒈谓役民兴造。《左传·昭公八年》:“﹝ 师旷 曰﹞: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⒉处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⒊谓施政。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作事如此,汉 祚衰亡之徵。”⒋任职;工作。陈翔鹤《古老的故事》六:“在此刻的××省作事,那还能论什么本行不本行呢?只消一遇有机会,你就得见
    • 20.
      信旗释义: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輒引旗先走,陈从而溃。”胡三省 注:“信旗者,别为一旗,军中视之以为进退。”

进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释义:⒈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宋 苏轼《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⒉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宋 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⒊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
    • 2.
      三千威仪释义: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
    • 3.
      三舞释义:古代朝廷盟会、祭祀之三乐舞。(1)周 之《万舞》、《夷舞》、《翟舞》。《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汉 郑玄 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孔颖达 疏:“又以为雅乐之《万舞》,以为南乐之《夷舞》,以为羽籥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汉 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晋书·乐志上》:“景初 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宋书·乐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
    • 4.
      上不上,下不下释义:⒈犹言正好,恰恰。《新唐书·藩镇传·田季安》:“﹝王师﹞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 魏 诛 赵,校罪轻重,必不先 赵 后 魏 是上不上,下不下,当 魏 而来也。”⒉形容心情不安。王安友《协作》一:“刘妈妈 看看女婿脸上不是个正色,行动与往日大不相同……老觉得是个心事,上不上下不下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⒊比喻事情陷入窘困的境地,进退两难。例如:由于事先对这项工作的困难估计不足,现在弄得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如何了结?
    • 5.
      不上不下释义: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两难。
    • 6.
      不失风度释义:做事能知进退,保持应有的风度。
    • 7.
      不由释义:⒈不能自主。⒉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8.
      不识进退释义:不懂得该进还是该退。多形容轻率冒昧,说话或行为没有分寸。也作不知进退。
    • 9.
      两难释义:这样或那样都有困难:进退两难。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两难。
    • 10.
      二柄释义:⒈指赏罚之权。⒉文武两种权力。⒊谓进退两途。
    • 11.
      二色释义:⒈犹言斑白。《太平御览》卷四三二引 汉 蔡邕《书》:“早丧二亲,年踰三十,鬢髮二色。”《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髮有二色。”《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二色,谓斑白也。”⒉指喜、愠之色。《后汉书·邓禹传论》:“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士人·周解元淳朴》:“赋性朴茂,幼无二色。”⒊犹两种,两样。《宋史·乐志一》:“次令登歌,钟、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⒋旧时指置妾或有外遇。明 沉德符《野获编·勋戚·惧内
    • 12.
      五善释义:⒈古代射礼的五项要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唐 戎昱《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宋 范仲淹《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⒉谓咨、询、度、诹、谋。《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杜预 注:“问善道,问亲戚之义,问礼宜,问
    • 13.
      五教释义:⒈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⒉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⒊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
    • 14.
      五道释义:⒈五路、五个方面。《南史·吕僧珍传》:“建武 二年,魏 军南攻,五道并进。”唐 王昌龄《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塲。”⒉五种方法。《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⒊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迴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籤》卷十。南朝 宋 鲍照《佛影颂
    • 15.
      从容有常释义:举动、进退保持常态。
    • 16.
      伍壮释义:指乡武装丁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 17.
      伏属释义:指隶属,下属。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辞为让,则乖伏属之礼;承命苟贪,又乖循省之道,进退反侧,无以自寧。”
    • 18.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19.
      作事释义:⒈谓役民兴造。《左传·昭公八年》:“﹝ 师旷 曰﹞: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⒉处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⒊谓施政。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作事如此,汉 祚衰亡之徵。”⒋任职;工作。陈翔鹤《古老的故事》六:“在此刻的××省作事,那还能论什么本行不本行呢?只消一遇有机会,你就得见
    • 20.
      信旗释义: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輒引旗先走,陈从而溃。”胡三省 注:“信旗者,别为一旗,军中视之以为进退。”

进退造句

1.小孩子说话不知进退,让您见笑了。

2.他一怒之下,冒然闯进别人家里,结果弄了个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3.由于缺乏可靠的论据,他在论证那个学术问题时便显得力不从心,进退失据了。

4.我们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不知该去还是该留。

5.我已经好几次暗示他离开,但他仍然坐在那儿,这种不知进退的人真讨厌。

6.一瞬间,由于她进退两难的复杂处境,她完全沮丧了。

7.我站在那里,到底走哪条路呢?我进退两难。

8.在我自己的思想上正感受着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

9.主人热情地再三劝酒,她喝也不好,不喝也不好,进退两难。

10.他被敌人逼到了悬崖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11.前有断崖,后有追兵,我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12.我现在的处境犹如陷入泥淖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13.夹在妻子和母亲中间,他常是进退维谷,痛苦不堪。

14.是帮他,还是不帮他,我真进退维谷。

15.繁重的学业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让我进退维谷。

16.进退维谷,不知该如何是好。

17.我能有今天的成就,进退履绳,永远也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栽培。

18.在尴尬得不知进退时,一个同事过来拉我走才得以脱身。

19.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20.他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退(jint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进退是什么意思 进退读音 怎么读 进退,拼音是jìn tuì,进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进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