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赤足 赤足的意思
chì

赤足

简体赤足
繁体
拼音chì zú
注音ㄔˋ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ì,(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组词】:赤血。赤字。(2) 真诚,忠诚。【例句】: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3) 空无所有。【组词】:赤手空拳。赤地千里。(4) 裸露。【例句】:赤脚(光脚)。

zú,(1) 脚。【例句】: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组词】:鼎足。碗足。(3) 充分,够量。【组词】:足月。足见。足智多谋。(4) 完全。【组词】:足以。足色。(5) 值得,够得上。【组词】:不足为凭。微不足道。(6) 增益。【组词】:以昼足夜。

基本含义

赤脚,指没有穿鞋袜。

赤足的意思

赤足 [chì zú]

1. 光着脚。

[barefoot;]

赤足 引证解释

⒈ 红色的脚。

《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这首诗所言‘蝍蛆’,是甚么?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

⒉ 光脚,不着鞋袜。

唐 韩愈 《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清 袁枚 《消夏杂咏》:“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衫尚觉多。”
艾芜 《南行记·山官》:“那个汉子跟一般 克钦 男子,并没什么差别,短衣长裤,打着赤足。”

⒊ 指婢仆。参见“赤脚婢”。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墓》诗:“问讯日百回,赤足足奔忙。”


国语词典

赤足 [chì zú]

⒈ 赤脚、光著脚。

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儒林外史·第四回》:「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著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赤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山鹊释义:鸟名,古称鷽。 鸣禽类。状如鹊而色深青,有文彩,彩嘴赤足,头上有白冠,尾白而长,不能远飞。
    • 2.
      徒跣释义:赤足步行。
    • 3.
      揭跣释义: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 4.
      焦先释义:汉 末隐士。字 孝然,河东 人。孑然无亲,见 汉 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裳,见妇人即避去。平时不践邪径,不取大穗,数日一食。或谓曾结庐于 镇江 谯山(即今 焦山)。传说死时百馀岁。参阅 晋 皇甫谧《高士传》卷下、晋 葛洪《神仙传》。后因以指有道的隐士。
    • 5.
      白足释义:⒈指白足和尚。⒉赤足;光脚。
    • 6.
      腾跣释义:谓赤足腾跃。
    • 7.
      袒跣释义:⒈谓脱袜赤足。 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⒉表示对神灵的虔诚。⒊袒胸赤足。
    • 8.
      露跣释义:露髻赤足,表示有罪。
    • 9.
      食案释义:⒈亦作“食桉”。餐桌。唐 韩愈《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飣餖。”五代 范资《玉堂闲话·振武角抵人》:“顷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参见“食案方丈”。⒉进饭菜用的木盘。宋 梅尧臣《和李廷老家会饮》:“食桉施黄金,饌炙厌白鹅。”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她打着赤足,捧着一个食案,走到临着园子的廊沿上来,请 孟夫子 上车吃饭。”
    • 10.
      髀髋释义:⒈大腿和臀部。 借指下肢。语本《汉书·贾谊传》:“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则斧。”清陈文述《哀冻死者》诗:“赤足露肩髆,瘦骨支髀髖。”⒉谓解剖、肢解。
    • 11.
      髡跣释义:光头赤足者。
    • 12.
      魁跣释义:不戴帽并赤足。 魁,通“科”。

赤足(chi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赤足是什么意思 赤足读音 怎么读 赤足,拼音是chì zú,赤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赤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