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挼莎 挼莎的意思
ruóshā

挼莎

简体挼莎
繁体
拼音ruó shā
注音ㄖㄨㄚˊ ㄕ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uó ruá,(1) 〈方〉(纸或布)折皱。【组词】:纸挼了。(2) 〈方〉快要磨破。【例句】:裤子穿挼了。(1) 同“捼”。揉搓。【组词】:两手自相挼。

shā suō,(1)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1) 多用于人名、地名。

挼莎的意思

挼莎 [ruó shā]

1. 亦作“挼挱”。亦作“挼挲”。

3. 揉搓,搓摩。

挼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挼挲”。揉搓,搓摩。

《礼记·曲礼上》“共饭不泽手” 汉 郑玄 注:“择,谓挼莎也。”
唐 元稹 《酬孝甫见赠》诗之三:“十岁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掷梟卢。”
宋 杨万里 《冻蝇》诗:“隔窗偶见负暄蝇,双脚挼挲弄晚晴。”
元 邵亨贞 《沁园春·目》词:“困酣曾被鶯惊,强临镜、挼挱犹未醒。”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伏戎》:“黄头赤脚瘦挼莎,牛斗看成两下。”
清 赵翼 《钱充斋远饷永昌面作饼大嚼》诗:“挼挱弥罅缝,按擫扩边幅。”


挼莎(ruosh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挼莎是什么意思 挼莎读音 怎么读 挼莎,拼音是ruó shā,挼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挼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