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散曲 [quán yuán sàn qū]
1. 散曲总集。今人隋树森编。收录元人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套数四百五十余套。大致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列。对现存元人散曲辑录较为完备。
全元散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万六千日释义:一百年,谓人的一生。唐 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宋 辛弃疾《渔家傲·为金伯熙寿》词:“三万六千排日醉,鬢毛只恁青青地。”元 汤式《一枝花·赠钱塘镊者》套曲:“三万六千日有限期,一百二十行无休息。”亦作“三万六千场”。宋 辛弃疾《鹊桥仙·贺余察院生日》词:“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全元散曲·水仙子·遣怀》:“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
- 2.
幺娘释义:⒈詈语。表示怨恨、愤怒等感情。么,这么。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到来日 云阳 闹市中,杀么娘七代先灵!”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椀大血疔疮。”⒉语气词。犹吧。《全元散曲·步步娇》:“独宿鸳幃甚情况,疾睡来么娘!百忙里铰甚么鞋儿样。”
- 3.
情款释义:⒈亦作“情欵”。情意诚挚融洽。汉 枚乘《杂诗》之七:“愿言追昔爱,情疑感四时。”《宋书·隐逸传·陶潜》:“先是,颜延之 为 刘柳 后军功曹,在 寻阳,与 潜 情款。”《南史·谢灵运传》:“庐陵王 义真 少好文籍,与 灵运 情款异常。”⒉交情,情意。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於是嘲族以叙欢交,极黷以结情欵。”《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行逢 能谋,文表 善战,叔嗣 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情款甚昵。”《全元散曲·风入松·离情》:“后期远约今秋判,那其间甚娘情款,受几度枕冷衾寒,捱几宵月苦风酸。”《古今
- 4.
文卷释义:⒈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宋 王谠《唐语林·自新》:“后 太真 为礼部侍郎,谊 应举,太真 览其文卷於 包侍郎 佶 之家。”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 元戎 ﹞命召之入,见其人质清秀,復览其文卷,深器重之。”⒉泛指文章。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 以答 孟简 书为答 大颠 书,又改‘死款’二字为‘死案’二字,不知前人文卷,亦曾否审详耶?”⒊公文案卷。《全元散曲·小令·红锦袍》:“那老子 彭泽县 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有查勘一事而十数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
- 5.
渺漫释义:⒈广远;幽长。 唐 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唐 高适《东征赋》:“连山鬱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明 高濂《玉簪记·会友》:“山深路渺漫,更板萝捫壁,直上层峦。”⒉模糊;虚幻。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物无遁形,但或结于身,或播于事,交赊纷纶,显昧渺漫,熟覩其际哉。”《全元散曲·一枝花·香绵》:“梨云梦渺漫,柳絮春零乱。”清 抟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上:“《盘古坟诗》:‘名字虚无姓渺漫,当年谁与葬衣冠。’”⒊稀少;消失。唐 唐彦谦《无题》诗之五:“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
- 6.
玉梳释义:梳之美称。 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瑇瑁筝。”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又有这玉梳儿一枚,是妾平日所爱之珍。”《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金凤斜簪,云鬟半偏,插玉梳,贴翠鈿。”
- 7.
胎元释义:⒈道教谓人的元气。《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仙传拾遗·唐若山》:“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全元散曲·点绛唇·道词》:“若説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⒉中医谓母体中培养胎儿的元气。《医宗金鉴·痘症心法要诀·痘原》:“痘禀胎元出不再,毒之深浅重轻识。”注:“古人谓痘禀胎毒,此定论也。惟禀於胎元,故一出不再出也。”《天雨花》第二四回:“谁知伤了胎元,至今未愈。”⒊事物的初始。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先从文艺的胎元形态……追求出文艺的细胞成分。”
- 8.
胡子传,柳隆卿释义:元 明 戏剧、散曲中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担荆筐卖菜为生,逐朝忍冻饿,每日在破窰中,再不见胡子传、柳隆卿。”
- 9.
虎咽狼飡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全元散曲·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嚥狼飡勝似趁熟,嚾得十分透。鵝脯兒砌末包裹,羊腿子花簍裏忙收。”亦作“虎咽狼餐”。《负曝闲谈》第十九回:“入座之後,黄子文 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虎咽狼餐。”
- 10.
起倒释义:⒈谓随俗俯仰、浮沉。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⒉高低;好歹;轻重。《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虎狼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茅盾《子夜》十:“费小胡子 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 曾老二 一定把 吴荪甫 缠的头痛。”⒊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明 汤显祖《牡丹亭·诘病》:“老身年将半百,单生一女 丽娘,因何一病,起倒半年。
- 11.
踢透释义:剔透,机灵明达。 《全元散曲·粉蝶儿·阅世》:“从幼年间踢透聪明,折末作文章,通经史、诗词歌咏。”
- 12.
迷却释义:迷失,失掉。元 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教你二十年之后,遇三箇丫髻 马真人 度脱你,你便回头者,休迷却正道。”《全元散曲·一枝花·春雪》:“只见白茫茫迷却前村道。”《花月痕》第四八回:“两人迷却真性,夜夜在他帐中轮班直宿。”
- 13.
酒垆释义:⒈卖酒处安置酒瓮的砌台。 亦借指酒肆、酒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 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宋 周邦彦《侧犯》词:“见説胡姬,酒壚寂静,烟锁漠漠,藻地苔井。”明 徐祯卿《赠别献吉》诗:“日暮经过 燕 赵 客,解裘同醉酒壚旁。”郁达夫《秋夜怀人》诗之四:“忆煞 蓝亭 旧酒壚,当年曾醉病 相如。”⒉酒罏:即酒垆。《汉书·食货志下》“率开一卢以卖”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酒家开肆待客,设酒罏,故以罏名肆。”《全元散曲·水仙子带折桂令·饮兴》:“小糟新酒滴
- 14.
醉西施释义:⒈牡丹的一种。⒉曲牌名。见《全元散曲》。
- 15.
鬓鬟释义:亦作“髩鬟”。环状鬓髻。唐 冯贽《南部烟花记·玉拨》:“隋煬帝 朱贵儿 插 崑山 润毛之玉拨,不用兰膏,而髩鬟鲜润。”后蜀 顾夐《临江仙》词之三:“绣襦不整鬢鬟欹,几多惆悵,情绪在天涯。”《全元散曲·一枝花》:“鬢鬟梳緑云,肌瘦消红玉。”明 梁辰鱼《浣纱记·别施》:“三年纔转羞杀梁间燕,鬢鬟尽鬈,手足尚胼。”清 程麟《此中人语·翠翠》:“自从帘下瞻风雅,早起何曾理髩鬟。”
- 16.
鸦鸦释义:⒈亦作“鵶鸦”。象声词。唐 元稹《西州院》诗:“感愴正多绪,鸦鸦相唤惊。”唐 陆龟蒙《江边》诗:“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橰响。”宋 梅尧臣《灵乌赋》:“凤不时而鸣,乌鵶鵶兮招唾駡於邑閭。”⒉形容密集而呈黑色的东西。《全元散曲·十二月过尧民歌》:“一箇青鸦鸦门栽五柳,一箇虚飘飘海内云游。”王占君《大漠恩仇》第十一回:“共有二百多人参加,操场上也坐了黑鸦鸦一片。”《新华月报》1979年第5期:“我看着台下的鸦鸦人头,一张张激愤不已的脸,一双双躲闪的眼光,一排排稚气的却又充满仇恨的小脸蛋,我,我该揭发什么啊
- 17.
鸭头绿释义:绿色。王琦 注:“师古《急就篇》注:‘春草,鸡翘、凫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绿、翠毛碧云。’”《全元散曲·满庭芳》:“鸭头绿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 18.
麽娘释义:⒈詈语。表示怨恨、愤怒等感情。么,这么。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到来日 云阳 闹市中,杀么娘七代先灵!”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椀大血疔疮。”⒉语气词。犹吧。《全元散曲·步步娇》:“独宿鸳幃甚情况,疾睡来么娘!百忙里铰甚么鞋儿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