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2.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宋 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3. 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⒈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引《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⒉ 指民间歌谣。
引《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⒈ 风尚习俗。
引《西游记·第二五回》:「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吃饭。」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果然镇远有个风俗,说正月十八日,铁溪里龙神嫁妹子。」
近风尚 习惯
1.有些民间风俗来自迷信,久而久之,也就积非成是了。
2.这本书对武夷山的风景、人文、风俗特点描写得太好了,真令人神往。
3.长征队伍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指战员入乡随俗,处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受到热烈的欢迎。
4.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已经根深蒂固在当地人心中,不易改变。
5.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6.他这次出海回来后,给我讲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异域风俗。
7.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
8.章教授是一位研究世界各国人民风俗习惯的专家。
9.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首先要随乡入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0.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11.你别以为他成天到处游山玩水,其实是在了解各地人情风俗,收集写作素材。
12.我国有许多古老的风俗。
13.我国的传统风俗中,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14.文化适应是指属于某种文化的人们融入其他风俗习惯的过程。
15.男生过生日那是村里的风俗,女生过生日那是国家的节日。
16.各地有五八门的风俗,当地人们不解释还真让我不明白它的含义呢?
17.多数旧风俗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的原因是它们大多与封建迷信有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18.浮扁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19.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0.她说,刚刚不是买了,我喜欢书。风俗是死的,人是活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