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处暑 处暑的意思
chǔshǔ

处暑

简体处暑
繁体處暑
拼音chǔ shǔ
注音ㄔㄨˇ ㄕ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ǔ chù,(1) 地方。【组词】:处处。处所。(2) 点,部分。【例句】:长(cháng )处。好处。(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组词】:办事处。筹备处。

shǔ,(1) 热。【组词】:暑天。暑热。暑假。酷暑。(2) 中医学“六淫”之一。

基本含义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天的炎热即将过去,天气开始转凉。

处暑的意思

处暑 [chǔ shǔ]

1.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居于立秋之后、白露之前的一个节气名,在8月22、23或24日。

[the Limit of Heat(14th solar term);]

处暑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
唐 陆龟蒙 《袭美题郊居十首次韵》之八:“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⒉ 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可笑也,亦犹北人指七月间小蜻蜓为处暑耳。”


国语词典

处暑 [chǔ shǔ]

⒈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处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气释义:⒈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移动360°,从冬至起,每隔30°为一中气。农历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两种,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个中气。⒉中医指中焦脾胃之气,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都有作用。⒊戏曲演唱上指呼吸量,唱的时候呼吸量大,能够自由控制,叫做中气足。
    • 2.
      二十四节气释义: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 产。
    • 3.
      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
    • 4.
      室女宫释义:黄道十二宫的第六宫,黄经从150°到180°原居室女座,故名。但由于岁差,现已移到狮子座。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其时节气是处暑。

处暑(ch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读音 怎么读 处暑,拼音是chǔ shǔ,处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处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