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左 [dào zuǒ]
1. 路的左边。
3. 道路旁边。
道左 引证解释
⒈ 路的左边。
引《孔丛子·问军礼》:“主车止於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庙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经名山大川,皆祭告焉。”
⒉ 道路旁边。
引《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毛 传:“兴也。道左之阳,人所宜休息也。”
郑玄 笺:“道左,道东也。日之热,恒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也。”
马瑞辰 通释:“下章‘道周’,《韩诗》作道右,则左右随所见言之,不以道左之阳取兴。”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 于凝 ﹞遥见道左嘉木美荫,因就焉。”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将度 梅岭,吴公子 已迎候道左,执礼甚恭。”
国语词典
道左 [dào zuǒ]
⒈ 道路左侧。泛指路旁。
引唐·李朝威《柳毅传》:「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道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籍释义:籍贯。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詰乡籍。生揖道左,具展邦族。”
- 2.
受纳释义:⒈受取;容纳。 《后汉书·宦者传·侯览》:“桓帝 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埶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后唐 明宗 尝入仓观受纳,主吏惧责其多取,乃故为轻量。”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九》:“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⒉接受贿赂。《北史·崔光传》:“光 弟 敬友,本州从事。颇有受纳,御史案之,乃与守者俱逃。”《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祚(于祚)颇有受纳。怀(源怀)将入镇,祚 郊迎道左,怀 不与语,即劾奏免官。”
- 3.
左辟释义:避让于道左,以示谦让。
- 4.
按部释义:⒈按照部类。汉 王粲《浮淮赋》:“羣师按部,左右就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唐 刘祎之《酬郑沁州》诗:“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⒉带领部属。《东观汉记·祭遵传》:“将军连年拒难,众兵即却,復独按部,功劳烂然。”⒊巡视部属。《新唐书·令狐峘传》:“齐映 为 江西 观察使,按部及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鄢陵 梁尚书 官 陕西,一日,按部 河州,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 5.
攀号释义: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唐 刘禹锡《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宋 欧阳修《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 顺天门 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攀髯”。
- 6.
櫜鞬释义: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唐 康骈《剧谈录·裴度》:“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清 王士正《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
- 7.
歇马杯释义:古时在大路边出售或施舍给行人解乏的酒。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歇马杯》:“长安 自 昭应县 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数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之,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 8.
止壁释义:顿兵扎营。《史记·项羽本纪》:“汉王 得 淮阴侯 兵,欲渡 河 南。郑忠 説 汉王,乃止壁 河内。”《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文忠 至 杭州,元明 等奉 士诚 所授诸印,并执 蒋英、刘震 出降,伏謁道左,以女乐导迎,文忠 麾去之,止壁 丽譙,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
- 9.
略夺释义:掠夺。《后汉书·朱暉传》:“﹝ 朱暉 ﹞道遇羣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梁书·曹景宗传》:“景宗 军士皆桀黜无赖,御道左右莫非富室,抄掠财物,略夺子女,景宗 不能禁。”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八:“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 东亚 满洲 的参谋本部-- 彼得 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10.
黄犊释义:⒈小牛。《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唐 杜甫《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復来。”明 李梦阳《戏作放歌寄别吴子》:“我岂復恋头上簪,鹿门黄犊稳足驾。”⒉蜗牛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模楷焉”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焦先 及 杨沛,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庄子·则阳》“有所谓蜗者”唐 成玄英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