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乱政 乱政的意思
luànzhèng

乱政

简体乱政
繁体亂政
拼音luàn zhèng
注音ㄌㄨㄢˋ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uàn,(1) 没有秩序。【组词】:乱套。紊乱。凌乱。(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组词】: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3) 混淆。【组词】:乱伦。败常乱俗。(4) 任意随便。【组词】:乱吃。乱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组词】:淫乱。(6) 横渡。【组词】:乱流。(7) 治理。【组词】:乱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组词】:乱曰。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基本含义

指政务混乱、政治腐败的现象。

乱政的意思

乱政 [luàn zhèng]

1. 败坏政治。

2. 腐败的政治。暴政。

4. 治理政事。

乱政 引证解释

⒈ 败坏政治。

《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
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失刑则政乱,政乱则威不行。”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权出於民,而左道乱政之祸烈。”

⒉ 腐败的政治。暴政。

《韩非子·难三》:“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

⒊ 治理政事。

《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孔 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尽忠,但念贝玉而已,言其贪。”


乱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辟释义:⒈谓 夏、商、周 三代之刑法。 《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⒉泛称刑法。南朝 齐 谢朓《三日侍宴曲水应诏》诗:“九畴式叙,三辟载清。”⒊三王。晋 陆云《九愍·修身》:“仰 勋、华 之耿暉,咏三辟之遐音。”⒋指被征聘的隐士。南朝 梁 沉约《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巢 由 与 伊 旦 并流,三辟与四门共轨。”⒌多次征召。唐 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三辟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
    • 2.
      两观释义:⒈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晋 崔豹《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唐 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⒉特指 春秋 鲁 阙,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
    • 3.
      九刑释义:⒈周 代刑书名。《左传·文公十八年》:“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左传·昭公六年》:“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 杜预 注:“ 周 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⒉古代的九种刑罚。《汉书·刑法志》:“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谓正刑五,及流、赎、鞭、扑也。”五正刑,即墨、劓、剕、宫、大辟。按,《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 贾公彦 疏:“九刑者, 郑 注《尧典》云: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朴、赎刑。”与此略异。
    • 4.
      亡政释义:⒈失政。⒉乱政。
    • 5.
      党援释义:⒈结援相助的党与。《后汉书·袁术传》:“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臣本书生,素无党援。”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湘军盛时,常有一方仕宦,一方革命者,彼其党援众多,虽事发而不为害。”⒉结党为援。《旧唐书·刘仁规传》:“餘丰在北,餘勇在南,百济、高丽,旧相党援,倭人虽远,亦相影响。”《清史稿·延信传》:“讞上延信党援、欺罔、负恩,要结人心,贪婪乱政,失误兵机,凡二十罪。”
    • 6.
      凉德释义:⒈薄德,缺少仁义。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 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周书·王轨传》:“皇太子仁孝无闻,復多凉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清 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汉、唐、宋、明 舍二三谊主而外,乱政凉德,姧人败类,无世无之。”⒉后世多用为王侯的自谦之词。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在余凉德,书不尽言。”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兹矣。”
    • 7.
      匿名帖释义:以攻讦为目的而书写的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帖子。清 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中下引《鉴撮》:“明 武宗 朝有投匿名帖於丹墀者,帖言 刘瑾 乱政。”何英芳《<啸亭杂录>点校说明》:“嘉庆 二十年十一月有人投匿名帖控告他凌辱大臣,对庄头滥用非刑,因而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
    • 8.
      参辟释义:三辟。指 夏、商、周 三代的刑法。《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 禹 刑,商 有乱政,而作 汤 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 郑 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杜预 注:“制参辟,谓用三代之末法。”
    • 9.
      失刑释义:谓当刑而未处刑。《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惟情罪最昭灼,审鞫最详确,犹得死牖下者,无若 景帝 初年处 岷藩 事,最为失刑。”
    • 10.
      左道释义:邪门旁道。 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郑玄 注:“左道,若巫蛊及俗禁。”孔颖达 疏:“卢 云左道谓邪道。地道尊右,右为贵……故正道为右,不正道为左。”《汉书·杜钦传》:“假令 丹 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颜师古 注:“左道,不正之道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幻无所不为。”章炳麟《说林(下)》:“使左道乱正之説,为虏廷所假借。”
    • 11.
      拨乱释义:⒈平定祸乱。 ⒉治理乱政。⒊挑拨。
    • 12.
      李光武释义:李光武本是唐朝开国功臣李靖的次子,被封为苍梧王,后来牵涉到“五王乱政”案,除了苍梧王成功逃亡到兽兵王朝,其余牵涉到案的四个王都被以谋反罪处腰斩。
    • 13.
      汤刑释义:商汤 制定的刑法。 《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竹书纪年》卷上:“﹝ 祖甲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 14.
      牝咮鸣辰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15.
      牝鸡司旦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16.
      牝鸡司晨释义:母鸡报晓。 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 17.
      牝鸡晨鸣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18.
      牝鸡牡鸣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 19.
      禹刑释义:即 夏 之《赎刑》。《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杜预 注:“夏、商 之乱,著 禹、汤 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杨伯峻 注:“《尚书·吕刑序》云:‘吕 命 穆王 训 夏《赎刑》,作《吕刑》。’……是相传 夏 有《赎刑》,亦曰《禹刑》,未必为 禹 所作耳。”
    • 20.
      纤人释义:⒈指气质柔弱的人。 隋 王通《中说·事君》:“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⒉犹小人。与君子相对。《新唐书·郑畋王铎等传赞》:“唐 之季,嗣君暗庸,天秽其德久矣。纤人柄朝,靡谋不乖。”《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陈夷行 曰:‘宗閔 曏以朋党乱政,陛下何爱此纤人?’”胡三省 注:“纤人,犹言小人也。”清 恽敬《<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古之纤人,其初非有他也,不过嗜进不喜退耳。”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十二章:“滇 军既覆我军政府,羣儿相贵,乃於三月四日由 刘显世、郭重光 ……等六七纤人立 唐

乱政(luan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乱政是什么意思 乱政读音 怎么读 乱政,拼音是luàn zhèng,乱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乱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