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言诗 七言诗的意思
yánshī

七言诗

简体七言诗
繁体七言詩
拼音qī yán shī
注音ㄑㄧ ㄧㄢˊ ㄕ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基本含义

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七言诗的意思

七言诗 [qī yán shī]

1. 每句七个字的旧体诗,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a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七言诗 引证解释

⒈ 诗体的一种。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如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七言诗之始,或说出于《诗》、《骚》,或说起于 汉 《柏梁台》诗,说法不一,近人多以为起于 汉 魏。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七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王子猷 诣 谢公,谢 曰:‘云何七言诗?’ 子猷 承问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驹,汎汎若水中之鳧。’”
刘孝标 注:“《东方朔传》曰:汉武帝 在 柏梁臺 上,使群臣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始也。”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比如七言诗,刚才说正式出现于 曹丕 的诗中,其实并不是 曹丕 或其他什么诗人创造出来的,最初是出现在民谣中……所以七言诗是从民间来的。”


国语词典

七言诗 [qī yán shī]

⒈ 一种诗体。每句七字,自唐代始盛,分七言古风、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绝句等。


七言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字释义:指七言诗。
    • 2.
      七言体释义:即七言诗。 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拿七言体来说,正式出现于 曹丕 的诗中,但它真正流行起来还来 唐朝,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
    • 3.
      七言释义:⒈指七字诗句。⒉指七言诗。
    • 4.
      柏梁体释义: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 汉武帝 在 柏梁台 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 5.
      正格释义:格律诗常用的格式。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6.
      殇草释义:一首七言诗,由美豚所作。
    • 7.
      源流释义: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七言诗的源流。
    • 8.
      诗钟释义: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 清 徐兆丰 《风月谈馀录》。《清代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一·诗钟》:“ 张南皮 好作诗鐘,入枢阁后,结习犹在。尝限‘蛟’、‘断’二字分嵌一联, 梁星海 作云:‘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 谋 杜 断两心同。’…… 仪徵 张丹斧 以‘传简、惊梦’二题广徵诗鐘,作者颇众,有盐官 程摶九 者作成祇十字,曰:‘忽逢青鸟使,打起
    • 9.
      陈事释义:⒈叙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一本作“陈而言”。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刘琨 劝进,张骏 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明 何景明《明月篇》序:“僕如读 杜子 七言诗,爱其陈事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⒉旧事;往事。前蜀 韦庄《鄜州留别张员外》诗:“三楚 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宋 梅尧臣《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诗:“便嗟陈事日侵汩,虽欲数面曾无期。”清 陈维崧《送入我门来·丙辰除夕雪用草堂原韵柬里中数子》词:“一年陈事腾腾去,被玉兔金蟆晓夜催。
七言诗是什么意思 七言诗读音 怎么读 七言诗,拼音是qī yán shī,七言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言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