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 [jiǔ qiū]
1. 指秋天。指九月深秋。曲名。九年。
九秋 引证解释
⒈ 指秋天。
引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⒉ 指九月深秋。
引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⒊ 九年。
引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⒋ 曲名。
引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国语词典
九秋 [jiǔ qiū]
⒈ 秋季九十日。
引《文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文选·曹植·七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
⒉ 深秋。
引《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九秋授御寒之服,自古已然。」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⒊ 九年。
引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九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秋释义:⒈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⒉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⒊九年。汉 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 刘禹锡《
- 2.
千岁实释义:千年结出的果实。 形容果实的美好难得。宋 梅尧臣《将行与蔡仲谋饮分席上果得桃》诗:“曾无千岁人,安见千岁实。”宋 杨万里《谢岳大用提举郎中寄茶果药物·新松实》诗:“珠玉鍊成千岁实,冰霜吹落九秋风。”
- 3.
机石释义:⒈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多用于作战。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电影流机石,鵶羣发大黄。”《宋史·真宗纪》:“六年春二月戊寅,幸 飞山 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 潜龙园。”⒉传说中天上 织女 支织机之石。亦以借指织机。清 钱谦益《高会堂酒阑杂咏序》:“渐臺 织女,机石依然。”钱曾 注引《荆楚岁时记》:“张騫 寻 河 源得一石,示 东方朔,朔 曰:‘此石是天上 织女 支机石,何以至此?’”龚骞《九秋诗》之一:“听残机石望 天孙,琼窗綺疏六宫昏。”
- 4.
班宣释义:犹宣谕。 《后汉书·顺帝纪》:“刘班 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陈书·世祖纪》:“麦之为用,要切斯甚,今九秋在节,万实可收,其班宣远近,竝令播种。”《周书·武帝纪下》:“詔去年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 5.
遮莫释义:⒈亦作“遮末”。 尽管;任凭。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宋 苏轼《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元 范康《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叶叶《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⒉不论;不管。宋 杨万里《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元 曹德《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 6.
金铃释义:⒈金属制成的铃。 《西京杂记》卷一:“﹝璧带﹞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五色流苏。” 前蜀 韦庄 《贵公子》诗:“金铃犬吠梧桐院,朱鬣马嘶杨柳风。”《宋史·仪卫志六》:“﹝氅﹞今制有青、緋、皂、白、黄五色,上有朱盖,下垂带,带绣禽羽,末缀金铃。”《红楼梦》第五三回:“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⒉菊花品种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 龚骞 《九秋》诗:“金铃摇断粉函欹,湘帘夜压玉蝇飞。”
- 7.
钦幸释义:敬慕和庆幸。 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丁酉九秋,余守 吴郡,年五十有四矣,昔 白公 亦以此年来判是州。千百年间,官齿符合,登堂瞻仰,益深钦幸。”
- 8.
露屑释义:露水和玉屑。 语本《史记·孝武本纪》“承露僊人掌”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建章宫 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宋 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词:“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元 萨都剌《九华山石潭驿》诗:“仙掌九秋倾露屑,天河半夜碍星槎。”
- 9.
领乡荐释义:谓乡试中举。清 金农《怀甬东邢十九秋试》诗之二:“料尔今番领乡荐,三杯仙露换麻衣。”严复《救亡决论》:“又如是而领乡荐矣,则其效可以覬民社。”亦省作“领荐”。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后一人果以父丧不得入试,一人果以是年领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棘围志异》:“汝祖宗有阴德,今科当领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