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 [màn tuó]
1. 指曼陀罗花。
曼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曼陁”。指曼陀罗花。参见“曼陀罗”。
引唐 王维 《西方变画赞》:“迦陵欲语,曼陁未落。”
宋 苏轼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诗:“醉中眼纈自斕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清 赵翼 《牡丹》诗之三:“轻寒轻暖几番过,酿出花天散曼陀。”
曼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钵昙释义:⒈梵语。即优昙钵。《南史·夷貊传下·波斯国》:“国中有优鉢曇花,鲜华可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开闢以来,能自表现於世若此者,如优鉢曇华时一现耳。”⒉指优钵昙花。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 唐 人之诗,多类名花: 长吉 似优鉢曇,彩云拥护; 飞卿 似曼陀罗,璚月玲瓏。”参阅 清 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六。
- 2.
四花释义:⒈亦作“四华”。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⒉佛教语。仿大般涅槃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 3.
小夜曲释义:最初指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民间的爱情歌曲。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纪以后,成为多乐章的室内乐作品。
- 4.
小苏释义:⒈稍获苏息。宋 陆游《书喜》诗:“岁收俭薄虽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苏。”⒉称 宋 苏辙。宋 苏洵 与其子 苏轼、苏辙 并有文名,世称 洵 为 老苏,轼 为 大苏,辙 为 小苏。明 袁宏道《由天池逾含嶓岭至三峡涧记》:“当余初趋 江州 时,謫仙 之飞瀑,小苏 之三峡涧,已奔注吾胸,如与阔友期将至。”郁达夫《寄曼陀、养吾市师》诗:“却缘家有 元方 在,赢得人间説 小苏。”
- 5.
山茄子释义:曼陀罗花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曼陀罗花》。
- 6.
拙政园释义: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设计。园内中部布置以水为主,有补园、水廊、倒影楼、扇亭。东部主要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天泉亭、缀云峰、涵青亭等。西部有宜两亭、鸳鸯厅、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园内布置自然曲折、变化有致,设计思想和艺术手法独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7.
曼德琳释义:弦乐器,有四对金属弦。也译作曼陀林、曼陀铃。[英mandoline]
- 8.
曼陀释义:亦作“曼陁”。指曼陀罗花。
- 9.
曼陀铃释义:即曼陀林。 参见“曼陀林”。
- 10.
曼陁释义:见“曼陀”。
- 11.
棺台四门释义:佛教术语,形容胎藏界曼陀罗之四门,于棺外作四门,东南西北之次第,附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名。
- 12.
鉢塞莫释义:念珠。 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 13.
鉢特摩释义:红莲花。 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 14.
钵塞莫释义:念珠。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 15.
钵特摩释义:红莲花。 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 16.
风茄释义:曼陀罗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曼陀罗花》。
- 17.
鬘华释义:⒈亦作“鬘花”。即苿莉花。⒉曼陀罗花。
- 18.
鬘陀释义:⒈花名。传说为佛说法时,天雨之花,即曼陀罗,可为饰品。⒉借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