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苦 [zuò kǔ]
1. 耕作辛苦。感到痛苦。谓难受。
作苦 引证解释
⒈ 耕作辛苦。
引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拆》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儿妇朝侍食暮问寝,事姑者,其道如何?所短者,不能吝佣钱,自作苦耳。”
⒉ 感到痛苦。谓难受。
引《水浒传》第六七回:“哥哥忧得作苦,便请回山。”
国语词典
作苦 [zuò kǔ]
⒈ 工作劳苦。
引《汉书·卷六六·杨敞传》:「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
作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彘释义:⒈汉高祖宠幸戚夫人,高祖死,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名曰“人彘”。 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⒉犹言猪仔。指清末被骗往海外作苦工的华工。因当时极受虐待,形同贩卖,故云。
- 2.
伏腊释义:⒈亦作“伏臈”。 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 唐顺之《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⒉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
- 3.
会士释义:⒈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 ⒉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 4.
宴如释义:犹安然,安定平静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将士皆失色,然 宴如而无恐意。”唐 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寇盗方归顺,乾坤欲宴如。”《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六年》:“枢密副使 沉义伦,居第卑陋,处之宴如。”明 冯梦龙《智囊补·闺智·申屠希光》:“申屠 氏,长乐 人,慕 孟光 之为人,自名 希光 有诗才,既适 侯官 秀才 董昌,絶不復吟,食贫作苦宴如也。”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方镇》:“治兵措餉,皆出朝廷,常以一方而动四方;既各有专地,兵食不出於外,即一方不寧,他方宴如。”
- 5.
怪笑释义:⒈惊怪,嗤笑。《百喻经·煮黑石蜜枣喻》:“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新唐书·陈子昂传赞》:“子昂 説 武后 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宋 无名氏《灌畦暇语》卷三:“尝忆蚤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自许不落人后……廼知昔时所为苦辛以求者,大可怪笑。”⒉奇特的笑声。茅盾《子夜》十:“吴荪甫 突然一声怪笑,身体仰后靠在那纯钢的转轮椅背上,就闭了眼睛。”
- 6.
睿奖释义:圣明的奖赏、勉励。唐 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诗:“回轩如睿奖,休作苦辛吟。”宋 陆游《江西到任谢表》:“顷入对於燕朝,实亲承於睿奖。
- 7.
耕织图释义: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 南宋 刘松年 曾画过《耕织图》;楼璹 亦画《耕图》和《织图》,有刻本流传。清 康熙 曾命 焦秉贞 绘《耕织图》。乾隆 亦曾命 冷枚、陈枚 各绘《耕织图》。焦秉贞 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宋 楼钥《跋扬州伯父耕织图》:“伯父(楼璹)时为 临安 於潜 令,篤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事为之图,繫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
- 8.
苦艾释义:普通苦艾的干燥叶及花头,一度用作苦味强壮剂和健胃剂。
- 9.
行沽释义:行苦。谓货物质量差。《周礼·地官·司市》“害者使亡”清 孙诒让 正义:“﹝ 郑玄 ﹞云:‘害,害於民,谓物行沽者’者,沽《释文》作苦,宋 婺州 本及旧注疏本并同。段玉裁 云:‘行,今俗所谓行货不精者也。’《方言》注谓之行敝。”王国维《观堂集林·书郭注<方言>后三》:“沽之言苦,不攻緻也,行敝犹言行沽矣。”参见“行苦”
- 10.
郊寒释义:唐 代 孟郊 诗,清峭寒瘦,好作苦语,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