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 [xīn lín]
1. 初植的树林。
3. 开春后刚抽芽长叶的树林。
新林 引证解释
⒈ 初植的树林。
引《吕氏春秋·谕大》:“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⒉ 开春后刚抽芽长叶的树林。
引唐 储光羲 《寄孙山人》诗:“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
新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嚣尘释义:⒈亦作“嚻尘”。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杨伯峻 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宋 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外]石林精舍嚣尘少,[生]仗尔高朋探寂寥。”⒉指纷扰的尘世。南朝 齐 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嚻尘自兹隔,赏心於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唐 白居易《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诗:“文略 也从牵吏役,质夫 何故恋嚣尘?”宋 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
- 2.
江路释义:⒈江河航道或航程。南朝 齐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江 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騖。”唐 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宋 苏辙《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诗:“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騖。”清 朱彝尊《送林佳玑还莆田》诗:“寒风江路兼山路,落日长亭更短亭。”⒉江边道路。唐 杜甫《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 3.
潜济释义:偷渡。《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祥 简精鋭於下流潜济,公理 闻之,引兵拒之。”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而我军已乘雾潜济,如 韩擒虎 之入 新林,陈 人犹不知也。”
- 4.
菰蒋释义:⒈菰,茭白。唐 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诗:“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緑池。”《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钟泰章 将精兵三百为殿,多树旗帜於菰蒋中,追兵不敢进而还。”清 方文《自题采药图用谈长益韵》:“苗分薇蕨春烟冷,米聚菰蒋秋水澄。”⒉指菰叶。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枣》:“作乾枣法:新菰蒋,露於庭,以枣著上,厚二寸;復以新蒋覆之。”石声汉 注:“菰蒋是‘茭瓜’(茭白)的叶子。”唐 陆龟蒙《田舍赋》:“屋以菰蒋,扉以籧篨。”
- 5.
要最释义:⒈谓最为重要,紧要。三国 蜀 诸葛亮《与陆逊书》:“家兄年老,而 恪 性疏,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清 梅曾亮《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⒉引申指要义。《晋书·郭璞传》:“璞 撰前后符验六十餘事,名为《洞林》。又抄 京费 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魏书·术艺传·殷绍》:“臣前在东宫,以状奏闻,奉被 景穆皇帝 圣詔,敕臣撰録,集其要最。”
- 6.
谘谋释义:商议谋划。《左传·桓公六年》:“夏,会于 成,纪 来諮谋 齐 难也。”《南齐书·褚渊传》:“朝廷机事,多与諮谋。”清 吴伟业《江上》诗:“铁马 新林 战鼓休,十年军府笑諮谋。”
- 7.
还羽释义:指归鸟。唐 孟郊 《送晓公归庭山》诗:“枯巢无还羽,新林有争飞。”
- 8.
陶灶释义:⒈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汉 王充《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书·徐羡之传》:“羡之 回还 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 新林,入陶灶中自剄死,时年六十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唐 孔颖达 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⒉用黏土垒成的土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
- 9.
鳷鹊释义:⒈传说中的异鸟名。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章帝 永寧 元年,条支国 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⒉指喜鹊。清 李慈铭《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⒊汉 宫观名。在 长安 甘泉宫 外。汉武帝 建元 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 鳷鹊,望 露寒,下 棠棃,息 宜春。”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此四观,武帝 建元 中作,在 云阳 甘泉宫 外。”南朝 齐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玉
- 10.
麦气释义:麦熟时散发的香气。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於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诗:“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 11.
鼎门释义:⒈城门名。 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郟,山名,鄏,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唐 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唐 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⒉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张铣 注:“鼎门,丹阳 郡门也。”⒊名门贵族。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