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条 鸣条的意思
míngtiáo

鸣条

简体鸣条
繁体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注音ㄇㄧㄥˊ ㄊㄧ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tiáo tiāo, ◎ 挑取。【例句】:“蚕月条叠”。

基本含义

指声音高亢、嘹亮。

鸣条的意思

鸣条 [míng tiáo]

1. 风吹树枝发声。

2. 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4. 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鸣条 引证解释

⒈ 风吹树枝发声。

《古文苑》卷十一引 汉 董仲舒 《雨雹对》:“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
晋 成公绥 《啸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
宋 梅尧臣 《和人喜雨》:“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惜花四律>之二》:“微风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⒉ 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颺鸣条以流响,希 越 鸟之来栖。”
晋 陆机 《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⒊ 古地名。在今 山西 运城 安邑镇 北,相传 商汤 伐 夏桀 战于此地。又名 高侯原。

《书·汤誓序》:“伊尹 相 汤 伐 桀,升自 陑,遂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作《汤誓》。”
孔 传:“地在 安邑 之西。”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一:“鸣条 之役,万举必全。”


国语词典

鸣条 [míng tiáo]

⒈ 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⒉ 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

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鸣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雨释义:⒈一场雨。 汉 桓宽《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唐 白居易《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宋 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许杰《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⒉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唐 皎然《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 2.
      丛芳释义:群芳,许多花。 唐 陈子昂 《庆云章》诗:“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唐 金厚载 《风不鸣条》诗:“暗翦丛芳发,空传谷鸟鸣。”
    • 3.
      凌殄释义:⒈犹消灭。⒉淩殄:犹消灭。《西京杂记》卷五:“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凌,一本作“凌”。
    • 4.
      条戎释义:古代戎族的一支。 分布在今 山西省 运城县 中条山 北的 鸣条岗 一带。《竹书纪年》卷下:“﹝ 周宣王 ﹞三十八年,王师及 晋穆侯 伐 条戎、奔戎,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后五年,王伐 条戎、奔戎,王师败绩。”
    • 5.
      淩殄释义:犹消灭。 《西京杂记》卷五:“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凌,一本作“凌”。
    • 6.
      风不鸣条释义: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古人认为是贤者在位,天下大治时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象。汉 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 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汉 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因以“风不鸣条”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文王 以 太公 为 灌坛 令,朞年,风不鸣条。”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天道茫茫,岂常人所能测哉!休嘉之世,风不鸣条,吾不禁拭目望之。”
    • 7.
      鸣条之事释义:指 伊尹 相 汤 伐 桀,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鸣条(mingt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鸣条是什么意思 鸣条读音 怎么读 鸣条,拼音是míng tiáo,鸣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鸣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