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执 [jū zhí]
1. 拘泥固执。
例这些事儿可以变通着解决,不要太拘执。
英[ starchy; ]
2. 拘捕。
英[ arrest; ]
拘执 引证解释
⒈ 拘捕。
引《史记·李斯列传》:“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旧唐书·哥舒翰传》:“及遇 羯 贼,旋致败亡,天子以之播迁,自身以之拘执,此皆命帅而不得其人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辅臣 得书,立使人拘执 士荣。”
⒉ 拘泥,固执。
引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臣又闻圣人不凝滞於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
清 李渔 《凰求凤·拐偦》:“只是这位主人拘执不过,请客不到,就要怪的。”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当局定要在‘太太类’中选择,固然也过于拘执,但别的一时可也没有,此实不死不活之大原因也。”
国语词典
拘执 [jū zhí]
⒈ 拘泥。
引《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
⒉ 拘捕。
引《汉书·卷八·宣帝纪》:「今或罗文法,拘执囹圄,不终天命,朕甚怜之。」
拘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残守缺释义:⒈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⒉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2.
吝细释义:谓心胸狭窄,过分拘执于微末小事。
- 3.
围守释义:⒈包围监守。《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鼂错 已诛,袁盎 以太常使 吴。吴 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 盎 军中。”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又 操 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闕,外託宿卫,内实拘执。”《梁书·吕僧珍传》:“长沙 宣武王 时为 梁州 刺史,魏 围守连月,间谍所在不通,义阳 与 雍州 路断。”⒉设围防守。《资治通鉴·三国魏邵陵厉公正始六年》:“十二月,汉 费禕 至 汉中,行围守。”胡三省 注:“魏延 镇 汉中,实兵诸围以御敌,所谓围守也。”
- 4.
拒扞释义:亦作“拒捍”。抵抗,抗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雒城 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益部耆旧杂记》:“刘璋 遣 张任、刘璝 率精兵拒捍先主于 涪,为先主所破。”《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捕罪人已就拘执,及不拒捍而杀或折伤之,各从鬭杀伤法。”清 黄宗羲《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寒之下,而急人之急,至於骨肉拒扞,壮节凛然。”
- 5.
拘迂释义:拘执而迂腐。
- 6.
无所住释义:佛教语。谓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执。
- 7.
案治释义:查办。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 案治 李斯,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汉书·何武传》:“元始 三年,吕宽 等事起。时大司空 甄丰 承 莽 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杀。”
- 8.
沾沾释义:⒈自矜貌;自得貌。⒉执着;拘执。
- 9.
沾滞释义:⒈拘执而不通达。⒉犹挂碍。
- 10.
泥定释义:株守;拘执。
- 11.
滞痼释义:犹拘执。
- 12.
迂气释义:⒈〈名〉拘执迂腐的作风习气。 ⒉yū qì的又音。义同“迂气yū qì”。
- 13.
鄙儒释义: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
- 14.
酸风释义:⒈指刺人的寒风。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 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元 萨都剌《过孙虎臣园》诗:“洛阳 花木尽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时适万籟寥寂,酸风戛窗,脉脉无言,似闻嘆息。”⒉比喻醋意。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得了他兄弟的电报,不觉酸风勃发。”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那 四春娘娘,还疑是上天雨露,未必均沾,醋雾酸风,闹个不了。”⒊指文人迂腐拘执的习气。张恨水《八十一梦·天堂之游》:“你在大门口和我们这无名
- 15.
随机应变释义:根据情况灵活地应付事态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孙权)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庞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