歔欷 [xū xī]
1. 哀叹抽泣声。
例歔欷流涕。——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英[the sound of sorrows and sobs;]
歔欷 引证解释
⒈ 悲泣;抽噎;叹息。
引《楚辞·离骚》:“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汉 蔡琰 《悲愤诗》:“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
《新唐书·刘祥道传》:“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长老至今言之,犹歔欷酸鼻。”
国语词典
歔欷 [xū xī]
⒈ 悲泣抽噎。唐·韩愈〈祭田横墓文〉:「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也作「嘘唏」。
引《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泣歔欷而霑衿,厌白玉以为面兮。」
歔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俞释义:亦作“伯瑜”。汉 代人,姓 韩。古代有名的孝子。汉 刘向《说苑·建本》:“伯俞 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甞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 俞 得罪,笞,甞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三国 魏 曹植《鞞舞歌·灵芝篇》:“伯瑜 年七十,采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霑巾。”黄节 注:“朱绪曾 曰:《困学纪闻》云,采衣娱亲,今人但知 老莱 之事而不知 伯瑜。按此即《説苑》韩伯俞 泣杖之事,但彼无‘采衣’二字。”
- 2.
向壁释义:面对墙壁。多表示心情不悦或不欲与人接谈。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夫人遂转向壁,歔欷不復言。”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东亭 转卧向壁嘆曰:‘人固不可以无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张福 ﹞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向壁,置不闻。”叶圣陶《穷愁》:“﹝ 阿松 ﹞忽复停针,瞪目向壁……自伤生涯惨淡。”
- 3.
嘘唏释义:同“歔欷”。
- 4.
应会释义:⒈应接聚会。《世说新语·政事》“羣胡同笑,四坐并懽”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晋阳秋》:“王导 接诱应会,少有牾者。虽疎交常宾,一见多输写款诚,自谓为 导 所遇,同之旧暱。”⒉适应时机。唐 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公结髮从军四十餘年,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不畏义死,不荣幸生。”⒊犹应付。宋 叶适《李仲举墓志铭》:“倥偬难理,雍容应会;迷谬不决,歘疾赴机。”
- 5.
弃羣臣释义:帝王之死的婉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 禹 死,将传天下於 益,启 之人因相与攻 益 而立 启 ……王不幸弃羣臣,则 子之 亦 益 也。”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弃羣臣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未有知其所繇然者。”王闿运《李仁元传》:“宣宗 弃羣臣,遗詔,命后世毋奉配郊。”
- 6.
弛绝释义:废绝;绝灭。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今 汉 室陵迟,纲维弛絶。”《宋书·礼志三》:“汉 饗国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絶,率土分崩。”《世说新语·言语》“温嶠 初为 刘琨 使”刘孝标 注引《语林》:“既坐,陈説九服分崩,皇室弛絶。晋 王君臣,莫不歔欷。”
- 7.
归耕释义:⒈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宋 苏轼《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从此归耕 剑 外,何人送我 池 南。”金 王子端《大江东去·癸巳暮冬小雪》词:“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⒉琴曲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阪 之钦崟。”李善 注引《琴操》:“《归耕》者,曾子 之所作也。曾子 事 孔子 十有餘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归耕来兮!安所耕 歷山 盘兮!
- 8.
折蒲释义:《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育 ﹞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 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
- 9.
歔欷释义:哽咽;抽噎:暗自歔欷。歔欷不已。也作嘘唏。
- 10.
歔欷不已释义:歔欷:哽咽,抽泣;已:止。抽抽噎噎的不断哭泣。
- 11.
激摧释义:高亢凄怆。晋 左芬《万年公主诔》:“挽僮齐唱,悲音激摧。士女歔欷,高风增哀。”
- 12.
瞻依释义:⒈瞻仰依恃。 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郑玄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明张煌言《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清孙枝蔚《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⒉借指父母。⒊敬仰依恋。⒋形容耸立。
- 13.
红泪释义:⒈晋 王嘉《拾遗记·魏》:“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唐 白居易《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宋 晏几道《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清 纳兰性德《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⒉犹血泪。唐 章孝标《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清 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