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阁 内阁的意思
nèi

内阁

简体内阁
繁体內閣
拼音nèi gé
注音ㄋㄟˋ ㄍ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gé,(1)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组词】: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2) 特指女子的卧房。【组词】:闺阁。出阁(出嫁)。(3) 小木头房子。【组词】:阁子。阁楼。(4)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例句】: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5) 古同“搁”,停止。

基本含义

指由君主或国家元首任命的高级政府官员组成的行政机构。

内阁的意思

内阁 [nèi gé]

1. 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

[ cabinet; ]

2. 明清两代的中央政务机构。

4. 古时指贵族妇女居住的内室。

内阁 引证解释

⒈ 贵族妇女的居室;内堂。

《北史·邢邵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唐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诗:“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⒉ 古代中央官署名。 三国 时指秘书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宋 代 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 等,亦泛称内阁。诸阁均设学士。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国家以边城之寄,戎路所圻,眷内阁之近班,督帅臣之重柄。”
宋 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蜀 远而人懦,穷困抑塞,至无所诉,朕专欲以德安之,故内阁之命非独宠卿,抑将使 蜀 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⒊ 明 清 两代政务机构。 明 初为加强专制统治,废宰相,于 洪武 十五年,仿照 宋 制,置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永乐 初,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 文渊阁 当值,参与机务,称内阁。中叶以后,职权渐重,兼领六部尚书,事实上成为皇帝的最高决策机关。 清 初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密。 雍正 时设军机处,掌军政要务,后来内阁便徒有虚名。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卷九五:“我朝职官虽革中书省而特置内阁,亦隐然宰相也。”
《红楼梦》第九二回:“听得内阁里人説起, 雨村 又要升了。”

⒋ 清 末仿立宪国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旧社会的一个内阁总理可以去当县长,为什么我们的部长倒不能去当县长?”

⒌ 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内阁里有包办收买猪仔议员的阁员,国会里有嗾使警察擅殴请愿公民的议长。”


国语词典

内阁 [nèi gé]

⒈ 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

宋·苏轼〈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⒉ 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⒊ 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⒋ 妇女的居室。

《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
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内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唯释义:⒈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 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颜子 问目,却是初学时;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时也。”明 李贽《寄焦弱侯书》:“观自言 回 死则亡,未闻有好学者,则 参 虽一唯,亦不得谓之好学矣。”⒉谓完全听从。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冯保 势虽张,然一唯 江陵 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 2.
      不男释义:谓男子有生理缺陷,没有生殖能力。《南史·后妃传上·宋后废帝陈太妃》:“先是人閒言 明帝 不男,故皆呼 废帝 为 李氏 子。”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宰相前世僧》:“﹝ 杨文襄 ﹞为提学时,年甫三旬,即立姪为嗣,盖久以不男自安矣。”
    • 3.
      不管部长释义:某些国家的内阁阁员之一,不专管一个部,出席内阁会议,参与决策,并担任政府首脑交办的特殊重要事务。
    • 4.
      专愎释义:专擅执拗。 《史记·伍子胥列传》:“子胥 专愎强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骏 为政,严碎专愎,中外多恶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张方二相》:“嘉靖 议礼诸臣,其最专愎者,无如 张萝峰。”
    • 5.
      丝纶簿释义:明 清 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 6.
      中书检正释义:宋 代的内阁侍读。
    • 7.
      中堂释义:⒈〈名〉唐代称宰相,也用于明清两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⒉〈名〉堂屋;正房居中的一间。
    • 8.
      中翰释义:⒈指皇宫内收藏图书文籍之所。 ⒉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 9.
      久次释义:⒈指年资长短。 《史记·儒林列传》:“孝景 时﹝ 董仲舒 ﹞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⒉久居鲁官次。《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李贤 注:“久次,谓久居官次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内阁中书外补》:“序班十人,久次当迁。”
    • 10.
      书办释义:管办文书的属吏。 亦泛指掌管文书翰墨的人。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书办》:“书办为筦文书者通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两殿两房中书》:“其中书房入直者,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如阁臣 王文通 以 永乐 甲榜翰林修撰,供事 文华殿;宣德 年间 沉度 已正拜翰林学士,沉粲 已官右春坊右庶子,尚结衔 文华殿 书办。”《西游记》第九六回:“﹝员外﹞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戚,明早奉送 唐 朝老师西行。”《老残游记》第五回:“旁边一个书办先王拿过单子念道。”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
    • 11.
      乾腊释义:⒈干肉。⒉犹枯竭。黄远庸《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⒊干肉。《金史·世宗纪下》:“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⒋指尸体干枯不坏。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⒌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 12.
      人才内阁释义:资本主义国家内阁的一种。 不论政治见解,集中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所谓“超党派”内阁。此名称始于一八○六年 英国 格兰维尔内阁。也称专家内阁。
    • 13.
      代行释义:谓代人行使职权。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每年初冬朝审罪犯,俱太宰主笔,相仍已久。至庚午秋復当审时,高 以首揆兼掌吏部,则事体非旧例可比,谓宜遣他尚书代行,而 高 奋然自请往讞,所释放最多,较他年加数倍。”南丁《科长》:“刘局长 走了后,人民委员会又派了一位副局长来代行局长职务。”
    • 14.
      优贡释义: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 15.
      传红释义:⒈旧时谓订婚时男女两家互送约书和信物。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引《金陵杂志》:“传红,俗谓之下定。男宅婚既合,由双冰人封致女宅,女家用泥金红全柬,书年庚八字,交冰人,俗称大宾,送男宅。”郁达夫《迟桂花》:“说着就打开包裹,将我们传红时候交去的金玉如意、红绿帖子等,拿了出来,退还了母亲。”⒉指 明 司礼监承皇帝意旨,以硃笔批复内阁送呈文书。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鲍忠 ﹞寿踰八望九,尚耳目精明,以楷书写諭传红。”
    • 16.
      侍教生释义:明 代后期御史对巡抚的自称。亦泛用为公卿对缙绅的自称。多用于名帖或其他书面文字中。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御史于巡抚,尚犹投刺称晚生侍坐也。辛卯以后,则僉坐矣,寻称晚侍生正坐矣,又称侍教生矣,已而与巡抚彼此俱称侍生矣。”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惟京卿尚有之,侍郎则称年晚生,尚书则仅年侍教生。”亦省作“侍教”。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古道》:“近年 申吴县 七旬,萧岳峰 大司马其同年也。时 申 久居林,萧 已晋三孤,尚於祝文称‘侍教’,他可知矣。”
    • 17.
      侍生释义:⒈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羆 顿首拜。’”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⒉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
    • 18.
      侍读学士释义:⒈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宋 乐史《广卓异记·柳公权》:“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清 戴震《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沉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⒉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 19.
      信任投票释义:某些国家的议会对内阁(即政府)实行监督的方式之一。议会在讨论组阁或政府政策时,可用投票方式表示对内阁信任或不信任。
    • 20.
      倒阁释义:政府中的反对派利用议会、舆论工具或其他手段进行推翻当权内阁的活动。如:工党利用保守党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败,在议会提出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力图倒阁。

内阁(nei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阁是什么意思 内阁读音 怎么读 内阁,拼音是nèi gé,内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