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 [bó shuò]
1. 宽大;粗大。
3. 指牲畜肥壮。
博硕 引证解释
⒈ 宽大;粗大。
引《北史·恩倖传·赵脩》:“脩 素肥壮,腰腹博硕,堪忍楚毒,了不转动。”
⒉ 指牲畜肥壮。参见“博硕肥腯”。
引《宋史·乐志七》:“展诚致荐,牲用博硕。”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黍稷既馨,牺牲博硕。”
博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侍读释义:⒈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宋 高承《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唐明皇 开元 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闕,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 马怀素 褚元量 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如 班令史 之侍读禁中而作《白虎通》,蔡邕 之校 汉 典而作《独断》是也。”清 叶廷琯《吹网录·立忠王玙为太子》:“盖 昭成 方娠,説 侍读东宫,知其异事。”⒉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 有翰林侍读之官,明 清 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
- 2.
博硕肥腯释义: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3.
博腯释义:见“博硕肥腯”。
- 4.
普存释义:普遍富足。《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晋 潘岳《藉田赋》:“人力普存,祝史正辞。”
- 5.
肥腯释义:⒈牲畜兽类膘肥肉厚。《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汉 焦赣《易林·渐之比》:“文山鸿豹,肥腯多脂。”《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卢言》:“经旬日,其犬甚肥腯。”宋 周密《齐东野语·北令邦》:“﹝毗狸﹞状类大鼠,极肥腯。”元 王祯《农书》卷五:“﹝牛﹞固之以牢揵,顺之以凉燠,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节其作息,以养其血气,则其皮毛润泽,肌体肥腯,力有餘而老不衰。”⒉泛指肥胖。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 礼部尚书 祝钦明,颇涉经史,不闲时务,博硕肥腯,顽滞多疑。”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