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衣 [gǔn yī]
1.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3. 借指帝王或上公。
衮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引《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
《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
《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⒉ 借指帝王或上公。
引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
《再生缘》第四九回:“酈明堂,离坐三呼谢衮衣。”
国语词典
衮衣 [gǔn yī]
⒈ 古代礼服,指龙衣。
引《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衮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2.
六服释义:⒈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⒉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⒊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 3.
圭衮释义:圭玉和衮衣。比喻朝廷的高位。
- 4.
天衣释义:⒈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南朝 陈 徐陵《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⒉泛指仙神所着之衣。唐 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许地山《缀网劳蛛·商人妇》:“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贼 来引诱,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⒊帝王所着之衣。《南齐书·舆服志》:“衮衣 汉 世
- 5.
文衮释义:文彩鲜艳的衮衣。 古代皇帝及上卿的礼服。
- 6.
方维释义:指地方军政长官。语本《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唐 韩愈《进士策问》之六:“国家之举士,内有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宋 王安石《周沆右谏议大夫制诰》:“尝被方维之重任,久参侍从之要官。”宋 曾巩《与定州韩相公启》:“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 7.
槐衮释义:喻指三公。 衮,衮衣,上公所服。
- 8.
祭飨释义:同“祭享”。《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礼志二》:“旧制,祭饗用生牢,颁百官胙肉。”
- 9.
緷絻释义:即衮冕。衮衣和冠冕。
- 10.
衣冕释义:衮衣和冠冕。 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 11.
衣章释义:衮衣上的花纹。
- 12.
衮冕释义:⒈衮衣和冕。 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⒉穿衮服时所用的冕。⒊谓登朝入仕。
- 13.
衮实无阙释义: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職有闕。”《北史·李彪传》:“親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實無闕者,先皇之德也。”
- 14.
衮敛释义:古代诸侯葬礼加等时,可用衮衣入敛。《左传·僖公四年》:“许穆公 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敛。”杨伯峻 注:“敛以衮衣也。衮音滚,古代天子之礼服,上公亦著之而微不同,其制可参《周礼·春官·司服》孙詒让 正义。”
- 15.
衮斧释义: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 16.
衮章释义:⒈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詔给温明秘器,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吕向 注:“衮章,龙服也。”《新唐书·车服志》:“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歷代唯服衮章。”⒉借指三公。《陈书·孔奂传》:“奂 曰:‘衮章之职,本以德举,未必皇枝。’”《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三公一命。衮,命服,身之章也。”宋 司马光《谢校勘启》:“各适其器,不遗众才。顾眄所加,人增大吕之重;议论所与,世剧衮章之荣。”
- 17.
衮綉释义:见“衮衣绣裳”。
- 18.
衮绣释义:见“衮衣绣裳”。
- 19.
衮藻释义:衮衣上的藻饰。
- 20.
衮衣以归释义:见“衮衣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