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峻 [dǒu jùn]
1. 地势高而险峻。
英[high and precipitous;]
陡峻 引证解释
⒈ 山势陡峭险峻。
引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居庸关》:“太行山 南起 山西 泽州,迤邐北山数百里,山脉不断。自麓至脊,皆陡峻不可登越。”
丁玲 《三日杂记》:“遍开的丁香,成团成片的挂在两边陡峻的山崖上,把崖石染成了淡淡的紫色。”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闭灯走吧,累累的弹坑,陡峻的山岩,不是翻在炸弹坑里,就是滚下又黑又深的山沟。”
⒉ 湍急。
引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嘉靖 丁亥,御史 吴仲因 见水势陡峻,直达艰难,乃修 元 时五闸,置船剥运,岁省不貲,上下快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龙门城》:“独石、红山 二处之水,从 龙门峡 南下,滙而为川,名 龙门川,水势陡峻。”
⒊ 严厉苛刻。
引《元典章·户部七·钱粮》:“便待依著大体例,丁粮包银丝绵,全科呵莫可陡峻么。”
⒋ 猛烈,强烈。
引元 吴弘道 《梧叶儿》套曲:“乜斜害,药难医,陡峻恶相思。懊悔自,埋怨你,见面时,説几句知心话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不是我心邪,自别离已后,到西日初斜,愁得来陡峻,瘦得唓嗻。”
国语词典
陡峻 [dǒu jùn]
⒈ 地势高而陡。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再行过去,有陡峻高山遮在面前,绕山走去,多是深林。」
陡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楹释义:⒈用朱漆涂柱。 《穀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 桓 宫楹。礼,天子诸侯黝堊,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汉书·货殖传》:“及 周 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⒉朱漆的楹柱。借指华丽之居。晋 葛洪《抱朴子·嘉遁》:“茅茨艶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唐 李绅《过吴门》诗:“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剪灯馀话·至正妓女行》:“丹楹陡峻栖鳷鹊,华表玲瓏鏤角端。”
- 2.
大房山释义: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 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
- 3.
山崩释义:山坡岩石大规模地自然崩坍现象。 多发生在地势陡峻、岩层松软、层面与坡面一致的部位。
- 4.
峭厉释义:⒈陡峻。 ⒉严刻;严肃。⒊形容文笔奇特锋利。⒋料峭尖利。形容寒风或寒意。
- 5.
崇山峻岭释义: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6.
崇深释义:⒈犹陡峻。 ⒉高藏深隐。谓不轻易表示意见。
- 7.
崭崖释义:陡峻的山崖。比喻性情高傲。
- 8.
得来释义:⒈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齐 人语也,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⒉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
- 9.
悬步释义:陡峻的埠头。
- 10.
斗拔释义:陡峻峭拔。 斗,通“陡”。
- 11.
碧峭释义:形容山峰苍翠陡峻。
- 12.
秀壁释义:陡峻的崖壁。
- 13.
跌水释义:渠道通过陡峻的 地面时,为避免冲刷,使渠道在某处集中下降,用砖石或混凝土建成台阶或陡坡形的衔接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