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建国 建国的意思
jiànguó

建国

简体建国
繁体建國
拼音jiàn guó
注音ㄐㄧㄢˋ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n,(1) 立,设置,成立。【例句】:建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建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建国。建都(dū)。建党。建军。建交。建设。建功立业。(2) 造,筑。【组词】:建造。建筑。修建。新建。兴(xīng)建。筹建。(3) 提出,倡议。【组词】:建议。建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组词】:建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组词】:大建(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建(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建立一个国家或国家体制的意思。

建国的意思

建国 [jiàn guó]

1. 国家成立。

建国后经济发展很快。

[ establish a state; establishment of a country; ]

2. 建设和发展国家。

勤俭建国。

[ build up a country; ]

建国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子封立诸侯王国。

《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杜预 注:“立诸侯也。”
《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郑玄 注:“建国,封诸侯也。”

⒉ 指所封之国。

《史记·苏秦列传》:“当今之时, 山东 之建国,莫彊於 赵。”
《汉书·高帝纪下》:“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復以为诸侯。”

⒊ 建立国都。

《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孙诒让 正义:“案《大宰》注云:‘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此建国,即建邦之所居,谓营都也。”

⒋ 建立国家。

《史记·龟策列传》:“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宋 谢翱 《九日》诗:“只今王 江州,建国功第一。”
《中国青年报》1986.4.30:“由国家出版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中宣部出版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优秀读物评选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⒌ 建设国家。

刘少奇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勤俭建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国语词典

建国 [jiàn guó]

⒈ 建立国家。

《文选·陆倕·石阙铭》:「惟帝建国,正位辨方。周营洛涘,汉启岐梁。」
《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选贤与能,政是以和。」


建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开国释义:指建立新的国家(在封建时代指建立新的朝代):开国元勋。开国大典。

建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亡国释义:⒈国家灭亡;使国家灭亡:亡国灭种。⒉灭亡了的国家:亡国之君。

建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2.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3.
      三大运动释义: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4.
      中国通史释义:原名《中国通史简编》。 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5.
      丰岐释义:《汉书·郊祀志下》:“大王 建国於 岐 梁,文武 兴於 酆 镐,由此言之,则 岐、梁、丰、镐 之间,周 旧居也。 ”后因以“丰岐”借指帝王的旧都。
    • 6.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7.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8.
      交趾释义: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东汉 末改为 交州。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苍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宋 赵汝适《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 交州,东南薄海,接 占城,西通 白衣蛮,北抵 钦州,歷代置守不絶。”
    • 9.
      亳社释义:殷 社。古代建国必先立社。殷 都 亳,故称。《春秋·哀公四年》:“六月辛丑,亳社 灾。”杜预 注:“亳社,殷社,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穀梁传·哀公四年》:“亳社 者,亳 之社也。亳,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范宁 注:“亳,即 殷 也。殷 都于 亳,故因谓之 亳社。”
    • 10.
      人身依附释义:农民(或农奴)在人格上对封建国家、贵族、官僚、地主(领主、封建主、农奴主、庄园主等)存在依附关系。
    • 11.
      伸请释义:向上级申明理由,提出请求。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中常侍 河南 吕强 愍 邕(蔡邕)无罪,力为伸请。”《元典章·诏令一·建国号诏》:“顷者耆宿诣庭奏章伸请,谓既成大业,宜早定於鸿名。”
    • 12.
      兆始释义:开始。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在 广州 河汊,最有利之企业,为填筑新地。此项进行,已兆始于数百年前。”
    • 13.
      兆祚释义:创建国统。
    • 14.
      光烈释义: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弘朕恭。”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 15.
      六泉释义:⒈亦称“六钱”。王莽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⒉泉名。一在 安徽省 青阳县 五溪山 之南,俗称 六泉口。一在 甘肃省 陇西县 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六泉 在府东南五里。《地记》:‘东晋 太元 十一年,西秦 乞伏国仁 帅骑兵袭 鲜卑 三部大人 密贵 等於 六泉’,即此也。胡氏 曰:‘六泉 当在 高平 境内。’”
    • 16.
      六监释义:王莽 时之司中、太御、太卫、奋武、军正、大赘,位皆上卿,号称“六监”。《汉书·王莽传中》:“﹝ 始建国 元年﹞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僕曰太御,衞尉曰太衞,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 17.
      共同纲领释义:⒈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⒉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8.
      兹兹释义:滋生繁殖。《史记·陈杞世家论》:“田常 得政於 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絶,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清 方苞《大司寇韩城张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年逾六甲,子姓兹兹。”
    • 19.
      养器释义:⒈指饮食之器。《礼记·曲礼下》:“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孔颖达 疏:“养器,供养人之饮食器也。”⒉培养人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皋如 曰:‘修德行惠,抚慰百姓……为君养器,臣之事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齠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 20.
      养贤务释义:西夏 所建培养人才的机构。《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建中靖国 元年,乾顺 始建国学,设弟子员三百,立养贤务以廪食之。”

建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2.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3.
      三大运动释义: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4.
      中国通史释义:原名《中国通史简编》。 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5.
      丰岐释义:《汉书·郊祀志下》:“大王 建国於 岐 梁,文武 兴於 酆 镐,由此言之,则 岐、梁、丰、镐 之间,周 旧居也。 ”后因以“丰岐”借指帝王的旧都。
    • 6.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7.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8.
      交趾释义: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东汉 末改为 交州。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苍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宋 赵汝适《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 交州,东南薄海,接 占城,西通 白衣蛮,北抵 钦州,歷代置守不絶。”
    • 9.
      亳社释义:殷 社。古代建国必先立社。殷 都 亳,故称。《春秋·哀公四年》:“六月辛丑,亳社 灾。”杜预 注:“亳社,殷社,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穀梁传·哀公四年》:“亳社 者,亳 之社也。亳,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范宁 注:“亳,即 殷 也。殷 都于 亳,故因谓之 亳社。”
    • 10.
      人身依附释义:农民(或农奴)在人格上对封建国家、贵族、官僚、地主(领主、封建主、农奴主、庄园主等)存在依附关系。
    • 11.
      伸请释义:向上级申明理由,提出请求。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中常侍 河南 吕强 愍 邕(蔡邕)无罪,力为伸请。”《元典章·诏令一·建国号诏》:“顷者耆宿诣庭奏章伸请,谓既成大业,宜早定於鸿名。”
    • 12.
      兆始释义:开始。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在 广州 河汊,最有利之企业,为填筑新地。此项进行,已兆始于数百年前。”
    • 13.
      兆祚释义:创建国统。
    • 14.
      光烈释义: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弘朕恭。”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 15.
      六泉释义:⒈亦称“六钱”。王莽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⒉泉名。一在 安徽省 青阳县 五溪山 之南,俗称 六泉口。一在 甘肃省 陇西县 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六泉 在府东南五里。《地记》:‘东晋 太元 十一年,西秦 乞伏国仁 帅骑兵袭 鲜卑 三部大人 密贵 等於 六泉’,即此也。胡氏 曰:‘六泉 当在 高平 境内。’”
    • 16.
      六监释义:王莽 时之司中、太御、太卫、奋武、军正、大赘,位皆上卿,号称“六监”。《汉书·王莽传中》:“﹝ 始建国 元年﹞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僕曰太御,衞尉曰太衞,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 17.
      共同纲领释义:⒈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⒉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8.
      兹兹释义:滋生繁殖。《史记·陈杞世家论》:“田常 得政於 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絶,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清 方苞《大司寇韩城张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年逾六甲,子姓兹兹。”
    • 19.
      养器释义:⒈指饮食之器。《礼记·曲礼下》:“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孔颖达 疏:“养器,供养人之饮食器也。”⒉培养人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皋如 曰:‘修德行惠,抚慰百姓……为君养器,臣之事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齠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 20.
      养贤务释义:西夏 所建培养人才的机构。《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建中靖国 元年,乾顺 始建国学,设弟子员三百,立养贤务以廪食之。”

建国造句

1.北宋中后期文化的大发展,其根本推动力在于建国之初赵匡胤定下的偃武修文基本国策。

2.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发扬蹈厉,全心投入社会建设当中。

3.实施改革开放的建国方针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壮举。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历来是我们建国的基本方针。

5.建国之初的百废俱兴到今天的气象万千,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迎来了六十华诞!

6.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7.革命先烈们舍身求法,奠定了新中国建国的基础。

8.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发展充满了艰难。

9.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建国五十周年。

10.对不起,没有建国后的名人事例,只有外国名人的事例。

11.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12.这位老将军在建国之初平定叛乱的战争中,军功卓著。

13.建国以来,我国在发展体育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4.列爵分土,建立众多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这是西周建国的基本做法之一。

15.建国者金日成,待他有如老友。

16.表现一代伟人渴望建国立业的远大抱负。

17.巴勒斯坦历经艰辛的建国过程,证明了多难兴邦的道理。

18.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很多地方都耐人寻味。

建国(jian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建国是什么意思 建国读音 怎么读 建国,拼音是jiàn guó,建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建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