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腥臊 腥臊的意思
xīngsāo

腥臊

简体腥臊
繁体
拼音xīng sāo
注音ㄒㄧㄥ ㄙㄠ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īng,(1) 像鱼的气味。【组词】: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2)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组词】:荤腥。(3) 生肉。【例句】:“君赐腥,必熟而蔫之”。

sào sāo, ◎ 像尿或狐狸的气味。【组词】:臊气。腥臊。狐臊。(1) 〔臊气〕倒霉(“气”读轻声)。(2) 〔臊子〕方言,肉末或肉丁,如“羊肉臊臊面”。(3) 害羞。【组词】:害臊。羞臊。

基本含义

形容气味难闻、令人不快。

腥臊的意思

腥臊 [xīng sāo]

1. 腥臭。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腥臊恶臭。
腥臊并御。——屈原《涉江》

[fishy and foul;]

腥臊 引证解释

⒈ 腥臭;腥臭的气味。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唐 李商隐 《楚宫》诗:“空归腐败犹难復,更困腥臊岂易招。”
宋 文天祥 《贾家庄》诗:“行边无鸟雀,卧处有腥臊。”
闻一多 《红烛·孤雁》:“光明底追逐者啊!不信那腥臊的屠场,黑暗的烟灶。”

⒉ 泛指水产动物。

《太平广记》卷三〇九引 唐 李玫 《纂异记·蒋琛》:“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⒊ 借喻丑恶的事物。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韦昭 注:“腥臊,臭恶也。”

⒋ 借指寇盗、叛军等。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寇二十韵》:“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仇兆鳌 注:“毒螫、腥臊,指贼党。”
清 朱琦 《感事》诗:“焚掠为一空,腥臊未湔洗。”


国语词典

腥臊 [xīng sāo]

⒈ 鱼肉的腥臭味。

《周礼·天官·内饔》:「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
唐·李商隐〈楚宫〉诗:「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⒉ 比喻污秽丑恶的人或事。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腥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毳羶释义:牲畜的腥臊气。借指入侵者。清 单子廉《辛丑感事》诗:“谁将肘腋留梟獍,几见功名洗毳羶?”
    • 2.
      毳膻释义:牲畜的腥臊气。借指入侵者。
    • 3.
      汙垢释义:⒈积在人身或物体上的脏东西。 《仪礼·既夕礼》“燕养馈羞汤沐之饌”汉 郑玄 注:“汤沐所以洗去污垢。”老舍《四世同堂》六一:“小衣服上的污垢被日光照得发亮,倒好像穿着铁甲似的。”《十月》1981年第5期:“他觉得周身轻松,好像积在躯体里的尘埃和污垢都被彻里彻外地清扫干净了一样。”⒉污浊;肮脏。宋 文天祥《正气歌》序:“駢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服装污垢,面目憔悴。”⒊引申为卑鄙、丑恶。章炳麟《定复仇之是非》:“今有负气愤事,愿吾党与彼党俱仆,此至洁白者也;愿吾党胜而彼党败
    • 4.
      污漫释义:⒈亦作“汚漫”。污秽,卑污。《荀子·儒效》:“行不免於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甚愚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荀子·富国》:“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杨倞 注:“污、漫皆秽行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欲取饮者,皆洗心志,跪而挹之,则泉出如飞,多少足用;若或污漫,则泉止焉。”⒉玷污;污染。《新唐书·陈子昂传赞》:“子昂 乃以王者之术勉之,卒为妇人訕侮不用,可谓荐圭璧於房闥,以脂泽污漫之也。”《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镇 亦忝列曹,不能捨生,以至於此,岂可復以己之腥臊
    • 5.
      焄膻释义:⒈同“焄羶”。⒉指腥臊的食品。
    • 6.
      珍味释义:珍奇贵重的食物。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宋书·营浦侯遵考传》:“泰始 五年,赐几杖,太官四时赐珍味。”清 汪懋麟《雨霁自远以诗招饮依韵和答》:“殊方珍味犹相及,尔我庖厨不似贫。”
    • 7.
      羶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⒉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⒊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
    • 8.
      腥臊膻香释义:⒈同“腥臊羶香”。⒉指鸡﹑犬﹑羊﹑牛的各种气味。
    • 9.
      膻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⒉引申指肉类食物。⒊犹羶腥。
    • 10.
      臭味释义:⒈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清 赵翼《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⒉气味。汉 仲长统《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宋 苏轼《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⒊比喻志趣。汉 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唐 元稹《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清 方苞
    • 11.
      芬郁释义:⒈亦作“芬郁”。香气浓郁。汉 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南朝 梁 萧统《讲席将讫赋三十韵》:“名香晚芬郁,暂捨六龙驾。”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 崔书生 ﹞好植名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远闻百步。”宋 苏轼《石菖蒲赞》:“余游 慈湖 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清 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搴帘出红妆,衣香辨芬郁。”⒉谓芳香和腐臭。《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杨倞 注:“芬,花草之香气也;鬱,腐臭也
    • 12.
      蓬艾释义:⒈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宋 苏舜钦《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清 顾炎武《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⒉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清 侯方域《陈其年诗序》:“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 13.
      血枯释义:中医病名。《素问·腹中论》:“有病胷脇支满者,妨於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 岐伯 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絶,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妇人经水》:“经闭:有血滞,血枯。”
腥臊是什么意思 腥臊读音 怎么读 腥臊,拼音是xīng sāo,腥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腥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