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鞍 [jù ān]
1.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
据鞍 引证解释
⒈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 《后汉书·马援传》:“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引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国语词典
据鞍 [jù ān]
⒈ 骑马作战。
引《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宠传》:「昔廉颇彊食,马援据鞍,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何与廉、马之相背邪?」
宋·刘克庄〈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据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操戈释义:⒈执戈。 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唐 符载《愁赋》:“伏波 据鞍而骨惊,定远 操戈而涕激。”明 张居正《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为不肖,外则操戈执鋭,宣力於疆埸,内则荷橐持筹,预议於帷幄。”⒉引申为交战。沉涛《瑟榭丛谈》卷上引 清 徐兰《赤陵姐琵琶歌》:“间起侵陵缘互市,终修和好悔操戈。”⒊喻相互攻击。明 尹耕《秋兴》诗:“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遗孽尚萧墙。”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左氏》后出,博士嚣然,向 歆 以父子相难,何 郑 则弟子操戈,门户逈分,渺难合併。”高
- 2.
矍铄翁释义:⒈《后汉书·马援传》:“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时 援 年已逾六十。后以“矍鑠翁”为 马援 的代称。唐 许浑《登蒜山观发军》诗:“定繫猖狂虏,何烦 矍鑠翁!”⒉借指六十岁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宋 黄庭坚《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诗:“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迭韵诗》:“盛时进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
- 3.
详赡释义:⒈充盈饱满。 《梁书·萧确传》:“确 每临阵对敌,意气详赡,带甲据鞍,自朝及夕,驰骤往返,不以为劳。”⒉详细丰富;详细充实。宋 陆游《施司谏注东坡诗序》:“近世有 蜀 人 任渊,尝註 宋子京、黄鲁直、陈无己 三家诗,颇称详赡。”《明史·文苑传三·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详赡,卓然成家,与 顺之 齐名。”郭沫若《今昔集·钓鱼城访古》:“《县志》内容甚为详赡。”
- 4.
贯铁释义:《晋书·刘曜载记》:“﹝ 刘曜 ﹞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后遂以“贯铁”形容力大善射。清 顾宗泰《晋十六国咏史诗·刘曜》:“雄才贯铁力能殫,十五年来久据鞍。”柳亚子《寄题黎沙纪念碑及铜像》诗:“当年贯铁心非石,此日熔金貌似花。”
- 5.
金勒释义:⒈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南朝 陈 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唐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罌。”《水浒传》第一○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⒉借指坐骑。唐 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宋 梅尧臣 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清 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⒊借指骑马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 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鶯
- 6.
陵厉释义:⒈超越,凌驾于……之上。《晋书·葛洪传》:“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躡景。”《明史·熊廷弼传》:“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攖众怒。”⒉蜿蜒貌。三国 魏 曹植《九咏》:“冠北辰兮岌峩,带长虹兮陵厉。”赵幼文 校注:“陵厉,蜿蜒之貌。”⒊咄咄逼人貌。《南史·沉庆之传》:“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頊 魁岸辩口,懿宗 短小傴僂,頊 视 懿宗,声气陵厉。”⒋气势猛烈。章炳麟《夏口行》诗:“朔风忽陵厉,白露转为霜。”
- 7.
马援据鞍释义: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 二十四年,援 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 武陵 五溪蛮夷,光武帝 念其老,未允。“援 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遣 援。后因以“马援据鞍”为老当益壮,思建功业之典。《三国志·魏志·满宠传》:“昔 廉颇 彊食,马援 据鞍。”北周 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復 廉颇 强饭,马援 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 8.
麟台释义:⒈唐 代官署名。唐 武后 改秘书省为“麟臺”。唐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大父讳 秀,武后 时,以文材徵为麟臺正字。”唐 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时初奉诏除赞善大夫》:“世家标甲地,官职滞麟臺。”宋 王溥《唐会要·秘书省》:“光宅 元年九月五日改为麟臺。”⒉麒麟阁 的别称。唐 颜真卿《裴将军诗》:“功成报天子,可以画 麟臺。”《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効节望龙庭,麟臺 早有名。”宋 李九龄《代边将》诗:“据鞍遥指 长安 路,须刻 麟臺 第一功。”参见“麒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