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角 [é jiǎo]
1. 从前囟和眉间到耳点的线的交叉角。
英[frontal eminence;]
额角 引证解释
⒈ 额头,额的两旁。
引北周 庾信 《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捕役伏在暗处,对準他脸部,颼的飞一片碎瓦过来;他低头一躲,恰中在额角上。”
茅盾 《无题》:“夫人勉强笑了笑,看见丈夫额角上脉管爆得很红很粗。”
国语词典
额角 [é jiǎo]
⒈ 头颅两旁较为高起的部位。
引北周·庾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著正中。」
额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拉縴释义:⒈用绳子在岸上拉船前进。 茅盾《春蚕》一:“‘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 绍兴 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⒉比喻为双方牵引撮合。《红楼梦》第九一回:“人家倒替奶奶拉縴,奶奶倒和我们説这箇话咧!”王统照《纪梦》:“就是为你们拉纤,我在 强太太 家输的钱还没有捞回本来,弄得我毛手毛脚的哪里也去不成。”老舍《茶馆》人物表:“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 2.
日角偃月释义: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 3.
日角珠庭释义: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 4.
日角龙颜释义:旧时相术家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 5.
桑弓释义: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强弓、硬弓。唐 杜甫《岁宴行》之一:“渔夫天寒网罟冻,莫徭 射雁鸣桑弓。”明 李东阳《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平生四方志,慷慨随桑弓。”《诗刊》1978年第1期:“太阳在他们的额角上磕碰,耳边响着桑弓般的硬风。”
- 6.
楂髻释义:女子发式的一种。将头发盘至额角两边,打成髻,似“丫”形。旧时丫环、婢女多用此发式。
- 7.
犀颅玉颊释义: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 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
- 8.
蛤粉释义:⒈即蛤蜊粉。 宋 米芾《画史》:“古书画皆圜盖,有助於器。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如以一花头瓦安三足尔。墨称螺;製必如蛤粉,此又明用凹砚也。”参见“蛤蜊粉”。⒉即蛤灰。《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个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门面抹两色蛤粉。”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蚌》:“其肉可食,其殻可为粉,湖沔 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参见“蛤灰”。
- 9.
角犀释义:额角入发处隆起,有如伏犀。 古代迷信以为显贵贤明之相。亦借指贤明者。
- 10.
蹶角释义:叩头,额角叩地。 角,额角。
- 11.
轻黄释义:⒈鹅黄,淡黄。宋 欧阳修《过中渡》诗之一:“中渡桥 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⒉指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的涂饰物。盛行于 六朝。北周 庾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⒊指黄芙蓉花。宋 朱淑真《黄芙蓉》诗:“试倩东风一为主,轻黄应不让姚黄。”
- 12.
頽败释义:⒈破败。 《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于时土境荒毁,人民彫散,城郭頽败,盗贼公行。”《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将鐘磬毁为兵器,花果伐为樵苏;以此寺遂頽败。”萧红《生死场》三:“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颓败的小庙。”⒉犹颓废。明 李东阳《澹轩记》:“苟合气於漠,寂寞无如 庄子;与泊相遭,頽败委靡,散漫不可收拾,如 释氏,亦何取乎澹而为之也?”清 曾国藩《覆彭丽生书》:“年来饱更世故,又经忧患,齿髮稍侵,精神頽败。”王西彦《曙》:“额角上染着颓败晦黯的颜色,眼眶也更其深陷了。”⒊腐败;衰败。宋 叶
- 13.
顔角释义:额角。《诗·鄘风·君子偕老》“扬且之颜也”汉 郑玄 笺:“扬,广扬而颜角丰满。”金 麻革《为秦人梁师寿》诗:“颜角久瞻天上日,鬢毛未点镜中霜。”
- 14.
顿颡释义: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 15.
颜角释义:额角。
- 16.
额角头释义:即额角。
- 17.
鸟庭释义:⒈额角突起貌。⒉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