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面色 面色的意思
miàn

面色

简体面色
繁体
拼音miàn sè
注音ㄇㄧㄢˋ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iàn,(1) 头的前部,脸。【组词】: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组词】: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组词】: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组词】: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组词】:一面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组词】: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组词】:平面。曲(qū)面。(8) 粮食磨成的粉。【组词】: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9) 粉末。【组词】:药面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组词】:面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例句】:这种瓜很面。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基本含义

指人的脸色或表情。

面色的意思

面色 [miàn sè]

1. 脸上的气色。

3. 指脸。

面色 引证解释

⒈ 脸上的气色。

《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弘信 状貌奇怪,面色青黑,军中异之。”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我见他掩了泪眼,改了面色。”
华山 《山中海路》四:“他的妻子在灶头右手的地铺上躺着,面色蜡黄。”

⒉ 指脸。


国语词典

面色 [miàn sè]

⒈ 脸色。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看他面色,又不是醉后失言的样子,不解所以然的缘故。」
《三国演义·第一〇八回》:「恪大惊,自乘马遍视各营,果见军士面色黄肿,各带病容。」


面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乍毛变色释义: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2.
      乾血痨释义: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 3.
      假死释义:⒈因触电、癫痫、溺水、中毒或呼吸道堵塞等,引起呼吸停止,心脏跳动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叫做假死。婴儿初生,由于肺未张开,不会啼哭,也不出气,也叫假死。如果及时抢救,大都可以救活。⒉某些动物遇到敌人时,为了保护自己,装成死的样子。
    • 4.
      冰脸释义:⒈冷脸。面部表情十分冷淡。⒉谓面色洁白细嫩。
    • 5.
      冷颜释义:冷颜:面色冷淡、面无表情,言语上不屑或不愿理睬,大约是指对不喜欢或者不屑理睬的人用的一种态度。
    • 6.
      冻梨释义:形容老人面色。
    • 7.
      博徒论释义: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骈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芸,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
    • 8.
      厉色释义:严厉的面色;愤怒的表情:正言厉色。
    • 9.
      变脸变色释义: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10.
      变顔变色释义: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变脸变色”。《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 11.
      变颜变色释义: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12.
      和胃圆释义: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
    • 13.
      和颜释义:和蔼的面色。
    • 14.
      哑然失色释义:指因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哑然:形容寂静。失色:因惊惧而面色苍白。
    • 15.
      大通真丸释义:一种药名,主治妇人血风劳气,经络不调,腹内时痛,面色萎黄,四肢羸弱,心神昏闷,不欲饮食,及产后余疾。
    • 16.
      大鲵释义:也叫娃娃鱼。两栖动物。长60—70厘米。背面棕褐色,有 大黑斑,腹面色淡。头宽而扁,口大。躯干粗壮而扁,尾侧扁,四肢甚短。叫声似小孩啼哭。栖息于山 谷溪水中。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 17.
      娩泽释义:面色润泽,容光焕发。
    • 18.
      孩中颜释义:童颜。幼儿的面色。
    • 19.
      山鬼释义:⒈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北齐 樊逊《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明 高启《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⒉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南朝 宋 郑缉之《永嘉郡记》:“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唐 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清 洪亮吉《山斋访冒鸣茹
    • 20.
      干血痨释义: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面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乍毛变色释义: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2.
      乾血痨释义: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 3.
      假死释义:⒈因触电、癫痫、溺水、中毒或呼吸道堵塞等,引起呼吸停止,心脏跳动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叫做假死。婴儿初生,由于肺未张开,不会啼哭,也不出气,也叫假死。如果及时抢救,大都可以救活。⒉某些动物遇到敌人时,为了保护自己,装成死的样子。
    • 4.
      冰脸释义:⒈冷脸。面部表情十分冷淡。⒉谓面色洁白细嫩。
    • 5.
      冷颜释义:冷颜:面色冷淡、面无表情,言语上不屑或不愿理睬,大约是指对不喜欢或者不屑理睬的人用的一种态度。
    • 6.
      冻梨释义:形容老人面色。
    • 7.
      博徒论释义: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骈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芸,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
    • 8.
      厉色释义:严厉的面色;愤怒的表情:正言厉色。
    • 9.
      变脸变色释义: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10.
      变顔变色释义:谓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 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着两眼,问道:‘怎么回事?’”亦作“变脸变色”。《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 李尚尚 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 11.
      变颜变色释义: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12.
      和胃圆释义: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
    • 13.
      和颜释义:和蔼的面色。
    • 14.
      哑然失色释义:指因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哑然:形容寂静。失色:因惊惧而面色苍白。
    • 15.
      大通真丸释义:一种药名,主治妇人血风劳气,经络不调,腹内时痛,面色萎黄,四肢羸弱,心神昏闷,不欲饮食,及产后余疾。
    • 16.
      大鲵释义:也叫娃娃鱼。两栖动物。长60—70厘米。背面棕褐色,有 大黑斑,腹面色淡。头宽而扁,口大。躯干粗壮而扁,尾侧扁,四肢甚短。叫声似小孩啼哭。栖息于山 谷溪水中。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 17.
      娩泽释义:面色润泽,容光焕发。
    • 18.
      孩中颜释义:童颜。幼儿的面色。
    • 19.
      山鬼释义:⒈山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北齐 樊逊《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明 高启《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⒉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南朝 宋 郑缉之《永嘉郡记》:“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唐 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清 洪亮吉《山斋访冒鸣茹
    • 20.
      干血痨释义:中医指妇女闭经、身体瘦弱、皮肤干枯、面色暗黑等症状。《歧路灯》第六五回:“俺家媳妇子,如今在家气的有乾血癆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一个小丫头,唤着 小青梅,年纪十六岁了,忽然害起乾血癆来。”

面色造句

1.她生病以后,面色憔悴,形容枯槁。

2.老人手疾眼快,拼命往后倒走,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3.她的眼睛、面色和头发都新鲜健康。

4.他坐在位置上,面色冷峻,空气里弥漫着沉重压抑的气息,我们都不敢正眼看他。

5.到了午后,云层渐渐厚重了起来,天色也阴郁了许多,仿佛一位哲人,面色凝重,思虑重重。

6.老师面色憔悴,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7.面色潮红,略显发福,头发油光可鉴。

8.奶奶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面色红润,看起来很健康。

9.他一声不响,吓得面色如土,整个人都僵住了,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像!!。

10.笑在心脏,能使血管和心脏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使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面色是什么意思 面色读音 怎么读 面色,拼音是miàn sè,面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面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