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弗及 弗及的意思

弗及

简体弗及
繁体
拼音fú jí
注音ㄈㄨˊ ㄐ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 ◎ 不。【组词】:弗去。弗许。自愧弗如。

jí,(1) 从后头跟上。【组词】:来得及。赶不及。(2) 达到。【组词】: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3) 趁着,乘。【组词】:及时。及早。及锋而试。(4) 连词,和,跟。【例句】: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基本含义

无法及到;不能够达到

弗及的意思

弗及 [fú jí]

1. 来不及。

3. 比不上。

弗及 引证解释

⒈ 来不及。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见 主父 而叹息。”

⒉ 比不上。

《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太原 閔仲叔 者,世称节士,虽 周党 之洁清,自以为弗及也。”


弗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集释义:⒈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杜预 注:“集,成。”⒉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⒊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颜师古 注:“集,齐也。”
    • 2.
      介之推释义:亦称“介子推”。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明 胡侍《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名 光。”明 张萱《疑耀》卷二:“介之推、烛之武,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介推”。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白驹、介推
    • 3.
      从时释义:顺从时宜;顺从时令。《左传·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啟塞,从时。”孔颖达 疏:“啟塞之事,犹得从宜而脩之。”《左传·昭公七年》:“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杜预 注:“顺四时之所务。”《国语·越语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宋书·礼志一》:“古者从时脉土,以训农功,躬耕帝籍,敬供粢盛。”
    • 4.
      公试释义:官方主持的考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 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 文龙,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5.
      子推释义: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介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杜预 注:“介推,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文公 后背之,子推 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成玄英 疏:“晋文公,重耳 也,遭 驪姬 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 割股肉以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后者,遂忘 子推。子推 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慙谢,追 子推 於 介山。子推 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 遂抱树而焚死焉
    • 6.
      封爵释义:⒈封土授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泰山 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每议及封爵,輒深自抑絶。所以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赵大年《公主的女儿》:“清朝 的封爵制度有一条规定,就是封为亲王的,下一代沿袭爵位时,只能降一等被封为郡王。”⒉指所封的爵位。《东观汉记·郭丹传》:“更始 败,诸将军悉归,上普赐封爵。”清 昭槤《啸亭续录·性情之偏》:“乃使先王封爵自余而失
    • 7.
      异人释义:⒈亦作“异人”。他人;别人。《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高亨 注:“异人,别人,外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清 唐甄《潜书·吴弊》:“吴 人发塚,非异人,即其子孙也。”⒉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见 主父 而嘆息。羣臣慕向,异人并出。”晋 陆机《辨亡论》上:“异人辐凑,猛士如林。”唐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卢
    • 8.
      望望释义:⒈瞻望貌;依恋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郑玄 注:“望望,瞻顾之貌也。”南朝 齐 谢朓《怀古人》诗:“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唐 董思恭《感怀》诗:“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宋 王安石《舟还江南阻风有怀伯兄》诗:“平皋望望欲何嚮,薄宦嗟嗟空此行。”⒉失望貌;扫兴貌。《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朱熹 集注:“望望,去而不顾之貌。”唐 唐彦谦《感物》诗之一:“岂无鱼鳖交,望望为所憎。”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
    • 9.
      来弗及释义:方言。 来不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轿子跑得快弗过咯,来弗及哉。”
    • 10.
      永念释义:念念不忘。 《书·大诰》:“予永念曰:‘天维丧 殷,若穡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寧可昧。”明 何景明《青石崖栈》诗:“慎尔千金驱,永念垂堂语。”
    • 11.
      泣涕释义:⒈眼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晋 陶潜《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⒉哭泣。《荀子·大略》:“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宋 苏舜钦《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清 戴名世《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 12.
      焚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亦牓道以求 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唐 韦蟾《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唐 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 13.
      父事释义: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侍奉。《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国语·晋语四》:“父事 狐偃,师事 赵衰,而长事 贾佗。”《汉书·游侠传·朱家》:“楚 田仲 以侠闻,父事 朱家,自以为行弗及也。”
    • 14.
      精猛释义:⒈精锐勇猛。 《公羊传·僖公二十六年》“公追 齐 师,至 巂,弗及”汉 何休 注:“言 齐 人畏公士卒精猛,引师而去之。”⒉专心致力。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津液满口,即低头嚥下,以气送下丹田中,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中。”
    • 15.
      罚弗及嗣释义:罚:惩罚;弗及:不连累;嗣:后世,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株连他的子孙。
    • 16.
      贮立释义:也作伫立,指没有动作,长时间地站立。《诗·邶风·燕燕》写道:“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 17.
      赏延释义:⒈赏赐延及于后代。意谓恩荫官员的后嗣。语本《书·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孔传:“延,及也。”南朝宋谢灵运《辞禄赋》:“荷赏延之渥恩,在弱龄而覃惠。”清赵翼《时斋副宪子绂林已得恩荫南归省墓枉道过存话旧感赋》诗:“赏延任子欣传笏,债避无臺出打包。”⒉引领观赏。

弗及(fu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弗及是什么意思 弗及读音 怎么读 弗及,拼音是fú jí,弗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弗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