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弑逆 弑逆的意思
shì

弑逆

简体弑逆
繁体弒逆
拼音shì nì
注音ㄕˋ ㄋ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组词】:弑君。弑父。

nì,(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组词】:逆流。逆行。逆风。逆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2) 抵触,不顺从。【组词】:忤逆。忠言逆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组词】:叛逆。逆产。(4) 迎接。【例句】:逆旅(旅店)。(5) 预先。【例句】:逆料(预料)。

基本含义

弑逆是指消灭反抗、对抗的势力或者消除邪恶势力,以恢复正义和秩序。

弑逆的意思

弑逆 [shì nì]

1. 指弑君杀父。亦仅指弑君。

弑逆 引证解释

⒈ 指弑君杀父。亦仅指弑君。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
杨士勋 疏:“弑谓臣弑君;逆谓子弑父。”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庞任,而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懌 上疏备陈世系,辨先世无弑逆事,迄改正。”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有年》:“説者谓二君弑逆,不应有年而有年,故 孔子 特笔以示戒。”


弑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凶猾释义:⒈凶顽狡诈。 亦指凶顽狡诈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下》:“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资治通鉴·唐玄宗先天元年》:“韦庶人 弑逆,人心不服,诛之易耳。太平公主,武后 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⒉凶恶狡猾。明 唐顺之《叙广右战功》:“而 韦扶諫 者,马平 四都 猺 贼,弩中知府膊者也,兇猾甚。”
    • 2.
      善思释义:慎重考虑。《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宋书·袁淑传》:“元凶将为弑逆…… 淑 及 斌 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按,《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善思,犹今人言好思量也。”
    • 3.
      廕映释义:掩映,映照。《宋书·张畅传》:“三十年,元凶弑逆。义宣 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 为之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廕映当时。”
    • 4.
      弑逆释义:指弑君杀父。 亦仅指弑君。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杨士勋 疏:“弑谓臣弑君;逆谓子弑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庞任,而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懌 上疏备陈世系,辨先世无弑逆事,迄改正。”清 何琇《樵香小记·有年》:“説者谓二君弑逆,不应有年而有年,故 孔子 特笔以示戒。”
    • 5.
      族夷释义:族灭。 《史记·田儋列传》:“高皇帝 迺詔卫尉 酈商 曰:‘齐王 田横 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唐 李翱《准制祭伏波神文》:“无极 巧舌,伍奢 族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詔除名,流 驩州。”
    • 6.
      暴崩释义:帝王或帝后突然死亡。《汉书·孔光传》:“上暴崩,即其夜於大行前拜受丞相 博山侯 印綬。”《旧唐书·宪宗纪下》:“上崩於 大明宫 之 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时以暴崩,皆言内官 陈弘志 弑逆,史氏讳而不书。”《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帝奉养礼稍薄,后鬱鬱不聊……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
    • 7.
      蔑有释义:没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国蔑有?”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国之於人材何国蔑有。”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 8.
      请蹯释义:《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 商臣 ﹞以宫甲围 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縊。”后以“请蹯”指弑逆行为。《旧唐书·杨元亨传》:“摇动冢嫡,寧唯掘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

弑逆(shin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弑逆是什么意思 弑逆读音 怎么读 弑逆,拼音是shì nì,弑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弑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