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仁 [tǐ rén]
1. 躬行仁道。
体仁 引证解释
⒈ 躬行仁道。参见“履仁”。
引《易·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体包仁道,汎爱施生,足以尊长於人也。”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伏遇某官体仁为任,充美在躬。”
清 戴震 《原善》下:“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
体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仁体释义:仁爱的本旨。《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识仁体矣。”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体”当为“体仁”之倒误,“体仁谓体会仁之实者也”。见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 2.
刘公勇释义:(1624-?)清朝诗人,原名体仁。他所称道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朝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句子。
- 3.
大忧释义:⒈大忧患,大灾祸。《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贾公彦 疏:“凡国之大忧者,谓若《礼记·檀弓》云国亡大县邑及战败之类是也。”⒉指皇帝死丧。有误用以称人父母之丧者。《后汉书·邓骘传》:“陛下躬天然之姿,体仁圣之德,遭国不造,仍离大忧。”李善 注:“大忧,和帝、殤帝 崩。”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国有大忧,中外窘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绍兴 三年七月,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
- 4.
廉谨释义:廉洁谨慎。《史记·张丞相列传》:“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宋 洪迈《夷坚志·祖寺丞》:“﹝ 祖翱 ﹞处身廉谨,以法律为己任。”《明史·奸臣传·温体仁》:“体仁 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於上,苞苴不入门。”
- 5.
性体释义:⒈本性,气质。《北史·杜弼传》:“詔又问曰:‘説者妄,皆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弼 曰:‘在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狭非宽。’”《旧唐书·太宗纪下》:“﹝ 隋文帝 ﹞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朱子语类》卷六八:“问:‘乾者天之性情。’曰:‘此只是论其性体之健。’”⒉指形状。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性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六者一张便正。”⒊性格,脾气。丛深《百年大计》:“你都二十六啦,当了孩子妈啦!还像当姑娘那喒那个性体呢!”
- 6.
攀慕释义:⒈谓对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 《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宋 苏轼《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清 恽敬《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墓志铭》:“高宗纯皇帝 宾天……公夙夜攀慕。”参见“攀髯”。⒉泛指哀悼。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以 大象 元年薨於州镇……吏民攀慕,飞走变色。”
- 7.
殿阁释义:⒈殿堂楼阁。《汉书·王莽传下》:“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 长安,入 未央宫,缘殿阁。”唐 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荣光飘殿阁,虚籟合笙竽。”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树木丛阴中,殿阁屹然四五所。”⒉宋 代大学士皆带殿阁衔,以崇其资望,如 集贤殿、右文殿 之类。明 清 两代,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仍以殿阁名入衔,如 明 之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清 之 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等。故宰执又通称为“殿阁”。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顺治 十五年,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