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 [shàn shū]
1. 好书;善本书。
2. 巧于文章。
3. 指擅长书法。
5. 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
善书 引证解释
⒈ 好书;善本书。
引《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德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⒉ 巧于文章。
引《汉书·贡禹传》:“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
⒊ 指擅长书法。
引《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充 从兄 咸 亦善书。”
《南齐书·王僧虔传》:“太祖 善书,及即位,篤好不已。”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一:“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⒋ 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比着世上那印送善书的功德还大呢。”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一切宝卷说书小唱……没有一本不是变相的所谓‘善书’,宣传那些最恶劣最卑鄙可耻的 中国 礼教和果报观念。”
姚雪垠 《长夜》二八:“那些留着长发的‘善人们’常常用悲哀的声音对群众唱读‘善书’,警告人们。”
国语词典
善书 [shàn shū]
⒈ 好书。
引《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⒉ 工于文书计簿。
引《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⒊ 劝人为善的书。如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善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模释义:同“临摹”。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米芾 元章 ……善书,尤工临模。”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明刻》:“有元 八十餘年中,无刻帖者。虽如 赵松雪 之工书,亦惟究心於二 王,於 有唐 一代,除 褚中令、李北海 外,似无当於意,临模亦鲜。”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在这位主人的书桌上,那里则又是一堆满坑满谷的拓印古碑,这是作为临模之用的。”
- 2.
临池心解释义:字指山,江苏吴县儒士,善书法,好收藏,学问终老。
- 3.
书人释义:⒈善书者;书法家。⒉写书之人,作者。
- 4.
书史释义:⒈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⒉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
- 5.
书计释义:文字与筹算。 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南史·后妃传下·陈武宣章皇后》:“后善书计,能诵《诗》及《楚辞》。”
- 6.
仙笔释义:⒈形容高超俊逸的诗文。⒉对善书者所用之笔的美称。⒊仙人的笔迹。
- 7.
写经释义:⒈抄写佛教经典。晋 法显《佛国记》:“法显 住此二年,写经及画像。”《陈书·徐孝克传》:“后主 勅以 石头 津税给之,孝克 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王僧虔<论书>》:“谢静、谢敷 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元史·吴澄传》:“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 上都,使左丞 速速,詔 澄 为序,澄 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⒉指抄写的佛经。如:这个博物馆收藏着几百卷 敦煌 写经。
- 8.
刻汁释义:据 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载,浮提国 献 神通、善书 二人,出肘间四寸金壶,内贮黑汁如淳漆,佐 老子 撰《道德经》,“昼夜精勤,形劳神倦。 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谓人治学精勤刻苦。
- 9.
唐伯虎释义:明 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字 伯虎,一字 子畏,号 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等。吴县(今属 江苏)人。学画于 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 沉周、文徵明、仇英 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 10.
善书释义:⒈好书;善本书。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德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⒉巧于文章。《汉书·贡禹传》:“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⒊指擅长书法。《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充 从兄 咸 亦善书。”《南齐书·王僧虔传》:“太祖 善书,及即位,篤好不已。”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一:“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⒋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
- 11.
庶吉士释义:明、清 官名。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 代重翰林,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六。参见“庶常”。
- 12.
张范释义:⒈汉张良、春秋越范蠡的并称。 两人俱善谋,又皆功成隐退。⒉东汉张劭、范式的并称。两人友情笃厚。⒊南朝宋张永、梁范怀约的并称。二人俱善书。
- 13.
拨镫法释义: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 14.
料次释义:编排整理。 《新唐书·蒋乂传》:“乂 料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
- 15.
杏园释义:⒈杏树园。唐 刘长卿《过郑山人所居》诗:“寂寂孤鶯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前蜀 牛峤《酒泉子》词:“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⒉园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唐 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唐 贾岛《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神龙 已来,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⒊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宋 王禹偁《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杏园 鶯蝶如相识,应恠重来蒨綬香。”明 陈
- 16.
标韵释义:风韵,韵致。 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建中 元年,日本 使真人 兴能 来朝,善书札,有译者乞得章草两幅……笔法有 晋 人标韵。”明 梁辰鱼《驻云飞·风情》曲:“似海棠标韵,试折傍菱花,比并方才信,一半胭脂一半粉。”清 杨承宪《木兰花慢》词:“只 白石 风流,玉田 标韵,此外谁如?”
- 17.
添前字释义:唐 代新录取的进士,在参加皇帝 曲江 赐宴之后,即登 慈恩寺 塔题名留念。 如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在其上添一‘前’字,谓之“添前字”。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神龙 以来,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他时有将相,则朱书之。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或诗曰:‘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诗。’”
- 18.
渴骥怒猊释义:骥:骏马;猊:狻猊,即狮子。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 19.
画迹释义:⒈亦作“画跡”。亦作“画蹟”。画的笔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天寳 初,自 南内 移来,画迹拙俗。”一本作“画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孟仲晖》:“善写貌,笔迹类 陈閎,又似 阎令。时有 杜景祥、王允之,竝画迹与 仲暉 相近也。”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绍宗》:“父 修礼,画跡与 殷仲容 相类,亦善书。”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近人有收《汉祖过沛图》者,画蹟颇佳。”⒉绘画的遗迹。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会暇日,游 大兴善寺 ……游及
- 20.
笔圣释义:对善书法者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