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九垓 九垓的意思
jiǔgāi

九垓

简体九垓
繁体
拼音jiǔ gāi
注音ㄐㄧㄡˇ ㄍㄞ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ǔ,(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组词】:九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组词】: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gāi,(1) 荒远之地,一方广大区域。【例句】:垓埏(极远的地方)。“天子居九垓之田”。垓极(荒远之外)。(2) 界限。【例句】:垓坫(边界)。重(chǒng )垠累(lěi )垓(重重的限制)。(3) 古代数名,指一万万。(4) 古同“陔”,层,阶次。(5) 指战场、陆地。【例句】:垓心(战地中心)。

基本含义

形容数目极大,数量极多。

九垓的意思

九垓 [jiǔ gāi]

1. 亦作“九陔”。中央至八极之地。亦作“九阂”、“九陔”。九层。指天。

九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九畡”、“九陔”。中央至八极之地。

《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 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
《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⒉ 亦作“九阂”、“九陔”。九层。指天。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注:“垓,重也……言其德上达於九重之天。”
《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阂亦陔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唐 吴筠 《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诗:“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国语词典

九垓 [jiǔ gāi]

⒈ 中央至八极之地。比喻全国。

《抱朴子·外篇·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明史·卷二四〇·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⒉ 九重之天。

《淮南子·道应》:「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文选·司马相如·封襌文》:「上畅九垓,下溯八埏。」


九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垓八埏释义: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 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 2.
      九畡释义:见“九垓”。
    • 3.
      九绝兽释义:传说中的神禽。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握真辅》:“九絶兽,神禽也。罔起此在乎群丽,擥搰乎激奇之际,终年不足以极其变,万殊不足以适其内,日月不足以曜其目,八泽不足以游其足,青云为卑,九垓为浅,八紘为小,四极为近,以此变动无常,恒入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宝,太微之威神矣。”
    • 4.
      九阂释义:见“九垓”。
    • 5.
      九陔释义:见“九垓”。
    • 6.
      四履释义:⒈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南至于 穆陵,北至于 无棣。”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恧焉。”唐 杜牧《原十六卫》:“四履所治,指为别馆。”⒉四方。唐 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龙豹,奄经营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骑日月,期汗漫乎九垓。”唐 储光羲《观范阳递俘》诗:“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 7.
      垓埏释义:天地的边际。指极远的地区。语出 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元史·礼乐志三》:“龙飞应运,盛德光前。神功耆定,泽被垓埏。”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卷一:“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其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雷昭性《名说》:“且夫万象森罗,遍垓埏而满八极。”
    • 8.
      夐绝释义:⒈绝远;绝高。南朝 梁 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絶,七度虚悬,分空置境,聚气搆天。”《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交州 夐絶一垂,寔惟荒服,恃远后宾,固亦恒事。”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岂夐絶在上,清虚旷杳,去人间辽阔之宇而别有一天哉?”清 梅曾亮《<舒伯鲁集>序》:“伯鲁 之才高,志亦与之相副,以为古人无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论之,谓已造古人夐絶之境乎?未能也。”⒉犹断绝,隔绝。《旧唐书·段秀实传》:“既至其理所,人烟夐絶,兵无廩食。朝廷忧之。”《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
    • 9.
      汗漫游释义: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唐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元 耶律楚材《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清 方文《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清 钮琇《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叶玉森《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 10.
      灵驾释义:⒈神灵的车驾。《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齐太庙乐歌》:“神光动,灵驾翔,芬九垓,镜八乡。”《魏书·术艺传·张渊》:“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原注:“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躡,灵驾之所由从。”《宋史·乐志十一》:“灵驾纷羽,尚其安留。”明 夏完淳《秋怀》诗之五:“髣髴灵驾迴,参差空夜织。”⒉天子的车驾。南朝 梁 刘孝仪《和简文帝赛汉高庙》:“徘徊灵驾入,叫咷倡歌新。”⒊载运天子灵柩的车子。《旧唐书·忠义传上·王同皎》:“乃招集壮士,期以 则天 灵驾发引,刼杀 三思。”《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
    • 11.
      若士释义:犹其人。语出《淮南子·道应训》:“卢敖 游乎 北海,经乎 太阴,入乎 玄闕,至於 蒙穀 之上,见一士焉…… 卢敖 与之语曰:‘……子殆可与 敖 为友乎?’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后因以“若士”代仙人。
    • 12.
      踞鼃食蛤释义:《淮南子·道应训》载,秦始皇 时博士 卢敖,游于北海,在 蒙穀山 上,见一人逃匿于碑阴,踞坐龟壳而食蛤蜊。卢敖 见后,自我介绍周行四极,唯北阴未窥,欲与他交朋友而同游历。这人听后,露齿而笑,说宇宙间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块,就说穷观,还差得远呢!“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说着,这人举臂而纵身,跳入云中。后以“踞鼃食蛤”谓超然脱世,遨游四方。明 杨慎《词品·黄玉林》:“﹝ 黄玉林 ﹞贈 丁南鄰 云:‘待踞鼃食蛤,相期汗漫,與煙霞會。’用 盧敖 事也,見《淮南子》。”按,鼃,同“蛙”。当作“龜”

九垓(jiug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九垓是什么意思 九垓读音 怎么读 九垓,拼音是jiǔ gāi,九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九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