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亚 中亚的意思
zhōng

中亚

简体中亚
繁体中亞
拼音zhōng yà
注音ㄓㄨㄥ ㄧ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yà,(1) 较差。【例句】:他的体力不亚于你。(2) 次一等。【组词】:亚军。亚圣。(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组词】:硫酸亚铁。(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组词】:东亚。

基本含义

指在亚洲的中部地区。

中亚的意思

中亚 [zhōng yà]

1. 中亚细亚的省称。广义泛指亚洲中部,包括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和蒙古以及苏联境内的中亚细亚地区。狭义仅指苏联境内的中亚细亚地区,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等四个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的南部。

中亚 引证解释

中亚细亚 的省称。广义泛指 亚洲 中部,包括 中国 的 新疆、西藏、内蒙古 等地和 蒙古 以及 苏联 境内的 中亚细亚 地区。狭义仅指 苏联 境内的 中亚细亚 地区,包括 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 等四个共和国和 哈萨克 共和国的南部。

陈翰笙 《<中亚学刊>发刊词》:“中亚 是一个纯地理名词。自古以来, 中亚 即分属于各个不同国家,其中一部分地区是 中国 的领土,其他地区也和 中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


国语词典

中亚 [zhōng yà]

中亚细亚的简称。参见「中亚细亚」条。


中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曜历释义: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 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 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 中亚 康国 传入我国。
    • 2.
      中亚白及释义:中亚白及为兰科植物盔红门兰Orchis morio L.、雄红门兰Orchis mascula L.、斑叶红门兰Orchis maculata L.、绿花舌唇兰Orchis chlorantha Gust等的干燥块茎。
    • 3.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4.
      伊儿汗国释义: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 5.
      依禅释义: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首领的尊称。
    • 6.
      克什米尔释义: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是一个战略要地,自古为印度、中国、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面积19万平方千米。居民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小部分信奉印度教。原和印度、巴基斯坦同属英国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解决。
    • 7.
      北道释义:⒈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通往今中亚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敦煌取道伊吾,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中亚和西亚。另据唐道宣《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伊州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凌山,通往今中亚各地的路线。⒉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 8.
      吐火罗语释义:二十世纪初在我国 新疆 发现的用 中亚 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 吐鲁番、焉耆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 库车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9.
      吐火罗释义:中亚 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 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覩货罗 等。在 葱岭 西,今 阿姆河 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 阿拉伯 所灭。
    • 10.
      哈萨克斯坦释义:中亚国家。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27173万平方千米。人口1700万(1995年),民族众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为丘陵,北部、西部分别为平原、低地,东、东南边缘为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矿物种类多且储量大。有色金属工业和煤炭工业发达。盛产小麦和羊毛。
    • 11.
      回鹘文释义: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 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 12.
      土库曼斯坦释义:中亚内陆国。面积4881万平方千米。人口456万(1996年)。首都阿什哈巴德。全境80%为沙漠。农田全靠灌溉,主要产棉花。畜牧业为主要经济部门之一。
    • 13.
      塔什干释义: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位于该国东北部。人口226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亚最大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
    • 14.
      塔吉克斯坦释义:中亚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1431万平方千米。人口588万(1995年)。首都杜尚别。境内十分之九为山地,一半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种植长绒棉为主。养羊业较重要。纺织、矿冶业较发达。
    • 15.
      塔吉克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有本民族语言,部分人通维吾尔语文。多信奉伊斯兰教。建有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国外的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 16.
      天山释义:亚洲中部的大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西段伸入中亚。包括许多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著名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 44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 995米。
    • 17.
      奢羯罗释义:中亚古城名。
    • 18.
      孜然释义:安息茴香(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地区)的种子,有特殊香气,可用来做烧烤羊肉等的调料。[维]
    • 19.
      察合台文释义:从中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中亚地区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字。

中亚(zhongy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中亚是什么意思 中亚读音 怎么读 中亚,拼音是zhōng yà,中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