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闰 [zhì rùn]
1. 设置闰月。系调整历法纪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差数的方法。
置闰 引证解释
⒈ 设置闰月。系调整历法纪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差数的方法。参见“闰年”、“闰月”。
引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商 时置闰皆在岁末,故 殷墟 卜辞屡云十三月。”
置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斯兰教历释义:伊斯兰教的历法,是阴历的一种。1年分为12个月,单月为大月,每月30天,双月为小月,每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有11个闰年,不设置闰月。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即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元年元旦。在我国也叫回历。
- 2.
十三月释义:⒈指农历正月。⒉指殷商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
- 3.
归余释义:⒈谓积月之馀日以置闰月。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终’。”《乐府诗集·周祀五帝歌·黑帝云门舞》:“待归餘於送历,方履庆於斯年。”《南齐书·礼志下》:“闰是年之归餘。”⒉终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铨赋》:“既履端於倡序,亦归餘於总乱。”
- 4.
置闰释义:设置闰月。系调整历法纪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差数的方法。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商 时置闰皆在岁末,故 殷墟 卜辞屡云十三月。”参见“闰年”、“闰月”。
- 5.
闰法释义:指设置闰月的方法。
- 6.
阴阳历释义:一种综合阴历、阳历而制定的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跟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这种历法与月相基本符合,也与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