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 [mǎ zōng]
1. 亦作“马鬃”。亦作“马骔”。
3. 马颈上的长毛。
马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騣”。亦作“马騌”。马颈上的长毛。
引唐 李洞 《赠永崇李将军充襄阳制置使》诗:“行处近天龙尾滑,猎时陪帝马鬃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忽以身离鞍,屈右脚掛马騌,左脚在鐙,左手把騌,谓之献鞍。”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诗:“麦苗鬖马騣,高低迭青翠。”
管桦 《将军渡》诗:“暴风吹得刀枪呜呜响,吹得马鬃飞扬。”
国语词典
马鬃 [mǎ zōng]
⒈ 马脖子上的长毛。
引唐·李洞〈赠永崇李将军充襄阳制置使〉诗:「猎时陪帝马鬃香,九城王气生旗队。」
马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花马释义:唐 代边地所进良马,由尚乘局在马身印以三花飞凤之字。 又崇尚与马剪鬃为饰,剪马鬃为三辫者,称三花马;五辫者称五花马。见《新唐书·百官志二》。
- 2.
三騣释义: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 唐 御马多以此为饰。唐 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騣高。”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李将军 思训 作《明皇摘瓜图》:嘉陵 山川,帝乘赤驃,起三騣……不知三騣谓何,今乃见 岑参 诗有《卫尚书赤驃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騣高。乃知 唐 御马多剪治,而三騣其饰也。’”后以“三騣马”指御马。清 朱彝尊《癸亥除日侍宴乾清宫夜归赋》诗:“归鞍笑逐三騣马,守岁欢迎五尺童。”
- 3.
三鬃释义: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
- 4.
五花马释义:唐 人喜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以为饰,分成五瓣者,称“五花马”,亦称“五花”。
- 5.
尾鬣释义:⒈马尾与马鬃。《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魋 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宋 叶适《<覆瓿集>序》:“葢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⒉指鱼的尾和鳍。宋 苏轼《会淞江得风字》诗之二:“知君欲写长相忆,更送银盘尾鬣红。”元 王恽《江船二咏·橹》:“江船一鉅鱼,櫓柂乃尾鬣。”
- 6.
达摩克利斯剑释义:希腊传说中达摩克利斯(Damoclēs)是国王的宠臣,常常说帝王如何多福。一天,国王让他坐到自己的宝座上,在他的头顶上方,仅用一根马鬃毛悬挂着一把利剑,剑随时都可能落到头上,让他知道做帝王时刻都面临着忧患,后来用“达摩克利斯剑”比喻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灾难。
- 7.
雨鬣霜蹄释义: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 8.
须鬣释义:⒈亦作“鬚鬛”。 胡须。⒉比喻形如马鬃的松针。
- 9.
騌帽释义: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元 明 之际很流行。 明 冯梦龙《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喫子一惊。”《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大娘手碎其头上騌帽,掷之於地。”
- 10.
騣工释义:旧时谓修补磁窑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马鬃制成,故名。明 徐渭《修拄杖首修发网胶漏磁壶及哥窑瓯某亦病只耳聋次前韵》:“握粟付騣工,寧减朝食馈。”
- 11.
马尾罗释义:亦作“马尾萝”。 以马尾或马鬃为筛绢的筛子。
- 12.
马毛刷释义:用加工经过处理的马毛马鬃制成的刷子叫马毛刷.由于牦牛毛质与马毛相似,用牦牛毛制成的刷子也统称为马毛刷.。
- 13.
马騌释义:见“马鬃”。
- 14.
马骔释义:见“马鬃”。
- 15.
马鬃绣释义:运用马鬃、马尾毛绣制的绣品。
- 16.
马鬉释义:⒈见“马鬃”。⒉即马鬃。
- 17.
马鬐释义:马鬃。
- 18.
马鬣释义:⒈亦作“马鬛”。马鬃。⒉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 19.
骔帽释义: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元 明 之际很流行。
- 20.
髦尾释义:⒈马鬃和马尾。⒉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假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