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手令 手令的意思
shǒulìng

手令

简体手令
繁体
拼音shǒu lìng
注音ㄕㄡˇ ㄌ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ǒu,(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组词】: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2) 拿着。【组词】:人手一册。(3) 亲自动手。【组词】: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例句】: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组词】:国手。扒手。生产能手。(6) 小巧易拿的。【组词】:手枪。手册。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基本含义

手势传达的命令或指示。

手令的意思

手令 [shǒu lìng]

1. 亲手写的命令。

[personal order;]

手令 引证解释

⒈ 亲手所下的告谕、指令等。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玄盛 ﹞手令诫其诸子。”
《南史·沉攸之传》:“又皇太后使至,赐 攸之 烛十挺,割之,得太后手令。”
熊伯涛 《宁都兵暴前后》:“这些‘急电’和‘手令’当然落到了我们党的手里。”


国语词典

手令 [shǒu lìng]

⒈ 长官亲自下达的命令。

《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手令诫其诸子。」
《南史·卷三七·沈庆之传》:「又皇太后使至,赐攸之烛十挺,割之得太后手令曰:『国家之事,一以委公。』」


手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口令释义:⒈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喊口令。 ⒉在能见度不良等情况下识别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一般以单词或数字表示:问口令。对口令。
    • 2.
      口谕释义:旧指上司或尊长口头的指示。
    • 3.
      命令释义:⒈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连长命令一排担任警戒。 ⒉上级给下级的指示:司令部昨天先后来了两道命令。
    • 4.
      手谕释义:指上级或尊长亲笔写的指示。

手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浴释义:即干沐浴。 《云笈七籤》卷三二:“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乾浴。”《云笈七籤》卷三二:“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乾浴。”宋 苏轼《次韵子由浴罢》:“理髮千梳浄,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
    • 2.
      五峰释义:指五个手指。 《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 3.
      论帖释义:上级对下级的手令。
    • 4.
      谕单释义:旧指上级给下级的手令或告戒的文书。
    • 5.
      谕帖释义: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长辈对晚辈的手示或训词。
    • 6.
      蹲鸱释义:⒈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晋 左思《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清 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⒉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手令(shou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手令是什么意思 手令读音 怎么读 手令,拼音是shǒu lìng,手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手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