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gǔ sōng]
1. 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壮的枝根全部裸露在外状若龙爪,故名古松。
古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倒挂释义:⒈上下颠倒地挂着:崖壁上古松倒挂。 ⒉比喻应该高的反而低,应该低的反而高:购销价格倒挂(指商品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
- 2.
偃盖释义:⒈车蓬或伞盖。喻指圆形覆罩之物。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清 曹寅《圆庐》诗之二:“蓑形偃盖一弓宽,枢户清寥位置安。”⒉形容松树枝叶横垂,张大如伞盖之状。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其观前素有松树偃盖,甚为胜景。”《西游记》第九三回:“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第三天是学者们公请在最高峰上赏偃盖古松。”
- 3.
光怪释义:⒈神奇怪异的现象。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宣帝 亲祠 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⒉引申为离奇古怪。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⒊形容错杂斑斓。宋 范成大《白髭行》:
- 4.
古松释义: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壮的枝根全部裸露在外状若龙爪,故名古松。
- 5.
层冰释义:犹厚冰。宋 辛弃疾《念奴娇·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词:“便拟明年,人间挥汗,留取层冰洁。”元 袁桷《渝州老人歌》:“渴饮古涧之层冰,暮宿古松之危枝。”清 刘大櫆《金节母传》:“﹝太恭人﹞独身孤立於层冰积雪之中。”
- 6.
松风石释义:传说一种有古松印痕的玉石。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会昌 元年,夫餘国 贡火玉三斗及松风石……松风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颯颯焉而凉飆生於其间。至盛夏,上令置於殿内,稍秋风颼颼,即令撤去。”
- 7.
疥壁释义:谓壁上所题书画如疥瘢,令人厌恶。语出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大历 末,禪师 玄览 住 荆州 陟屺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张璪 尝画古松於斋壁,符载 讚之,卫象 诗之,亦一时三絶。览 悉加堊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宋 陈造《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亦自谦诗画粗劣。宋 陈造《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清 赵翼《西湖寓楼即事》诗:“衰年敢作重来想,临去多留疥壁诗。”
- 8.
百家岩释义:百家岩高170米,隙缝间古松苍翠,古人称“柏岩”。 还有“岩下平坦可容百家”之说,另外含有“百家言”、“百家争鸣”的意思。
- 9.
磐磐释义:⒈大,巨大。清 龚自珍《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林丹 既夷,旁支具安,如鄂承不,云礽磐磐。”⒉层迭盘结。郭沫若《松崖山市》诗:“古松鬱磐磐,破石气隆矜,虽无参天趣,磅礴如横肱。”
- 10.
艾纳释义:⒈亦作“艾蒳”。也称大艾。菊科。木质草本植物,叶互生,春末开花。我国产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⒉古松、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有香气。
- 11.
苍劲释义:⒈(树木)苍老挺拔:苍劲的古松。 ⒉(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
- 12.
遒劲释义:雄健有力:笔力遒劲。 风骨遒劲。苍老遒劲的古松。
- 13.
隆矜释义:傲然貌。郭沫若《蜩螗集·松崖山市》:“古松鬱磐磐,破石气隆矜。虽无参天趣,磅礴如横肱。”
- 14.
霜干释义:亦作“霜榦”。 傲霜挺立的树干。宋 苏轼《满庭芳》词:“凛然苍檜,霜干苦难双。”元 杨维桢《大树歌为冯囦如赋》:“两株老檜挺霜干,青如连弁翘双鼇。”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上有楼阁古松,松乃数百年物,霜榦虬枝,纷披偃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