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 [xiāng jū]
1. 在乡村居住。
乡居 引证解释
⒈ 在乡村居住。亦指乡村的居处。
引《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嗜酤酒,好謳歌,巷游而乡居者乎?”
明 郝明龙 《丙午》诗:“莫谓乡居癖,不嫌士也穷。”
郭沫若 《丁东草·白鹭》:“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国语词典
乡居 [xiāng jū]
⒈ 在乡下居住。
例如:「这段乡居岁月,充分舒解了我多年辛劳所累积的压力。」
乡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田同井释义:这实是战国时期国家授田、制土分民的通则。 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公民在乡居同市井,而在野(田)则同井田比邻而耕,在乡之居民行政编组与在野之受田耕垦秩序是一致的。此等民生产耕作、生活朝夕与共,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达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社会效果。
- 2.
侨居释义:在外国居住,古代也指在外乡居住:侨居海外。
- 3.
家庭副业释义:城乡居民利用业余时间和家庭中的辅助劳动力经营的个人生产事业。《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俺养兔子也是搞家庭副业。”
- 4.
悔懊释义:懊悔。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八:“﹝ 彭 孙﹞后忽射一白鹿,乃於两角间得……其祖姓名及乡居年月在焉,覩之悔懊。”唐 韩愈《荐士》诗:“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宋 柳永《法曲第二》词:“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便死呵,并无悔懊。”
- 5.
收入翻番释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6.
明楼释义:⒈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楼前有石几筵。清 顾炎武《再谒孝陵》诗:“突兀明楼峙,呀庨御殿开。”《清史稿·礼志五》:“咸丰 元年謁 东陵 ……入门皆由左,至明楼前行礼。”⒉碉楼。旧时北方乡居,楼房盖瓦者为暗楼;上层作雉堞形,供候望侦伺用者,称为明楼。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常守福,矫捷絶伦。少时尝见其以两足挂明楼雉堞上,倒悬而扫砖綫之雪,四围皆净。”
- 7.
流居释义:在外乡居住。
- 8.
眷口释义:家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先生故公子,以大讼萧条,眷口寡,移而乡居。”《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当日清早,过了 黄河,眷口用小轿搭过去。”阿英《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
- 9.
穷处释义:⒈谓乡居不仕;隐居。⒉困居。⒊贫瘠闭塞之地。
- 10.
虚里释义:⒈墟里,村庄。明 唐顺之《与李少卿中麓书》:“弟数年来闭门乡居,谢遣业缘,交游既简,铅槧亦疎,暖暖虚里,桑梓满眼,自是天壤间乐事。”清 周亮工《兄子国光》诗:“乱识农桑好,衰看子姪忻。何年欵叚马,虚里醉斜曛。”⒉中医经络学说所称的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是宗气汇聚之处,为十二经脉气所宗。《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杨上善 注:“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五藏六府所稟居处,故曰虚里。”
- 11.
郊里释义:周 代指远郊至国中六乡居民所居之处。
- 12.
里居释义:⒈〈方〉。 ⒉乡居,辞官返乡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