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介山 介山的意思
jièshān

介山

简体介山
繁体
拼音jiè shān
注音ㄐㄧㄝˋ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在两者中间。【例句】:介于两者之间。介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介入。(2) 这样,这么。【例句】: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组词】:介意。介怀。(4) 耿直。【组词】:耿介。(5) 甲。【组词】:介胄。介壳。(6) 个(用于人)。【组词】:一介书生。(7) 大。【例句】:介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组词】:笑介。饮酒介。(9) 助。【组词】:介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介山意为“山脚下的山”,形容山势陡峭,像是在另一座更高的山的脚下一样。也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个领域的地位非常高。

介山的意思

介山 [jiè shān]

1. 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晋介之推隐居此山,故名。

3. 山名。在山西省闻喜县。

介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故名。

《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⒉ 山名。在 山西省 闻喜县。

《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介山,祭后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河东 临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国语词典

介山 [jiè shān]

⒈ 山名。绵山的别名。参见「绵山」条。


介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山之志释义:春秋 晋 介之推 功不言禄,隐居 介山。
    • 2.
      子推释义: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介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杜预 注:“介推,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文公 后背之,子推 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成玄英 疏:“晋文公,重耳 也,遭 驪姬 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 割股肉以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后者,遂忘 子推。子推 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慙谢,追 子推 於 介山。子推 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 遂抱树而焚死焉
    • 3.
      神子释义:⒈谓祖先的遗像。《西游记》第九七回:“﹝刺史﹞即出来对着画儿焚香祷告道:‘伯考 姜公 乾一 神位……’行者 暗笑道:‘此是他大爷的神子。’”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神子》:“舒绍言 等《新年杂咏》云:岁终悬祖先像,新年晨夕设供,至落鐙而罢。金介山《落鐙夜收神子》诗:‘若非除夜何能见,纔过鐙宵不可留。’自注:‘俗称祖先遗像为神子。’”⒉太平天囯 对天王、天兄与幼主的别称。意为他们皆为上帝(神)的子孙。《太平天囯文献史料集·天王诏书·辛酉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哥云神父识神子,亦惟神子识神父。”
    • 4.
      窰烟释义:烧制砖瓦陶瓷等的灶里冒出的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雷》:“及午,介山 上有黑云,气如窰烟。须臾蔽天,注雨如綆,风吼雷震,凡损麦千餘顷。”
    • 5.
      绵上释义: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四十里 介山 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 隐于 绵上 山中而死,晋文公 求之不获,遂以 绵上 之田作为 介之推 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6.
      绵山释义:亦作“緜山”。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山下有地名 绵上,故名 绵山。相传 春秋 时 晋 介之推 隐此山中,故又称 介山。

介山(jie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介山是什么意思 介山读音 怎么读 介山,拼音是jiè shān,介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介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