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威名 威名的意思
wēimíng

威名

简体威名
繁体
拼音wēi míng
注音ㄨㄟ ㄇ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ēi,(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组词】:威力。威风。权威。(2) 凭借力量或势力。【组词】:威胁。威慑。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基本含义

指声誉显赫,威望很高的名声。

威名的意思

威名 [wēi míng]

1.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威名远扬。

[fame based on great strength or military exploits; prestige; renown;]

威名 引证解释

⒈ 威望,名声。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蛇作怪者》:“会 武陵 蛮夷 黄高 攻烧 南郡,鸿卿 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
《周书·贺拔胜传》:“娄(韩娄 )素闻 胜 威名,竟不敢南寇。”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君来仗威名,一言释猜忌。”
萧华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国语词典

威名 [wēi míng]

⒈ 威盛的名声。

《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
《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威声 威望


威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威声释义:威名。
    • 2.
      威望释义:声誉和名望:国际威望。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威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姚释义:⒈指古部落 有虞氏 的两个女儿。有虞氏 为 姚 姓,故称。《左传·哀公元年》:“﹝ 少康 ﹞逃奔 有虞 …… 虞思 於是妻之以二 姚。”杜预 注:“姚,虞 姓。”《楚辞·离骚》:“及 少康 之未家兮,留 有虞 之二 姚。”王逸 注:“少康 逃奔 有虞,虞 因妻以二女。”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羿浇 二 姚,与《左氏》不合。”⒉指 宋 代 姚兕、姚麟。《宋史·姚兕传》:“弟 麟,亦有威名,关中 号‘二 姚’。”
    • 2.
      候望释义:⒈伺望;侦察。《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敌人。”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主将每遣小校将数队四出,游奕候望。”⒉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湖南 且乱。”⒊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沉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⒋占候观察(星象时气)。清 龚自珍《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候气”。⒌等候盼望。清 曾国藩《大界墓表》:“吾
    • 3.
      厚报释义:⒈重重地酬答。《汉书·栾布传》:“於是尝有德,厚报之;有怨,必以法灭之。”唐 柳珵《上清传》:“竇 公下阶,大呼曰:‘树上君子,应是 陆贄 使来。能全老夫性命,敢不厚报。’”⒉优厚的酬劳。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妾有墓在正南所开池处,君戒役夫勿伤吾墓,当有厚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小弟当有厚报。”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登里可汗 助 唐 内战,有战胜的威名,得马市的厚报。”
    • 4.
      壹切释义:⒈一切;全部。 《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 匈奴 降者言 匈奴 中皆闻 广汉。”颜师古 注:“言诸事皆治理也。”⒉暂时;权宜。《汉书·张敞传》:“敞 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壹切,权时也。”晋 傅玄《傅子·检商贾》:“及 秦 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壹切之风起矣。”《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絶,当更发屯缮
    • 5.
      威名释义:因有惊人的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很大的名望:威名远扬。
    • 6.
      威声释义:威名。
    • 7.
      威振天下释义:威:威名。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信服。
    • 8.
      威绩释义:威名和功绩。
    • 9.
      威震四方释义:声望称号,四方:一个很大的区域指很广大比如一个国家。指一个人的威名声望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可以让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都知道。
    • 10.
      威震天下释义: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 11.
      宣风释义:宣扬风教德化。 《后汉书·隗嚣传》:“今 山 东之兵二百餘万,已平 齐 楚,下 蜀 汉,定 宛 洛,据 敖仓,守 函谷 威名四布,宣风 中岳。”《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 幽 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唐 杜甫《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唐 白居易《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於廉察,庶乎劳倈诸部纲纪列城。”清 龚自珍《对策》:“至 唐 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於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於史者也。”
    • 12.
      宿威释义:素有的威名。
    • 13.
      密契释义:⒈犹密友。 《晋书·王敦传论》:“王敦 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 淮 海,望实逾隆,遂能託鱼水之深期,定金兰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兴。”明 吴承恩《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亲友某等或联桑梓高源,或袭芝兰密契。倚玉同芬,或缔 陈 荀 之好;断金投分,或通 王 贡 之交。”《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 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 延儒 在也。”⒉秘密相约。《南齐书·刘善明传》:“善明 从伯 怀恭 为 北海 太守,据郡相应。善明 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
    • 14.
      射像止啼释义:比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
    • 15.
      应条释义:⒈谓所犯合乎禁令。《汉书·翟方进传》:“河平 中,方进 转为博士。数年,迁 朔方 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輒举,甚有威名。”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九:“苏舆 曰:应条谓应科条,吏有无状如科条所禁者,察出輒举奏也…… 树达 按:条谓詔条,所谓六条者也。”⒉蛴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蛴螬》。
    • 16.
      春卿释义:⒈周 春官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后因称礼部长官为春卿。唐 耿湋《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诗:“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唐 柳宗元《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献艺春卿,当三黜之辱,可谓屈抑矣。”宋 王禹偁《送进士郝太冲序》:“洎予受知春卿,荐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奋人耳。”⒉指 南朝 梁 太常、宗正、司农三卿。《隋书·百官志上》:“诸卿,梁 初犹依 宋 齐,皆无卿名。天监 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
    • 17.
      曩霄释义:宋 代 西夏 国主名。曩霄 本名 元昊,宋 赐姓 赵。后不甘臣 宋,于公元1038年称帝,国号 大夏。在帝位十一年卒。见《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后用为背叛不臣之典。清 王士禛《秦中凯歌》:“空言 韩 范 威名大,五路何曾制 曩霄?”
    • 18.
      有素释义:⒈本来具有,原有。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文选·卢谌<赠崔温>诗》:“古人非所希,短弱自有素。何以敷斯辞,惟以二子故。”李善 注:“郑玄《礼记》注曰:‘素,犹故也。’”⒉由来已久。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闻去年十二月 元昊 反,变起仓卒,众皆谓之忽然,臣则知其有素。”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吾縈怀有素,癖
    • 19.
      烈名释义:威名。
    • 20.
      窥图释义:⒈犹阴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时议皆以为 安重诲 方弄国权,从荣 诸王敬事不暇,独忌 从珂 威名,每於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⒉闚圖:《汉书·刘歆传》:“歆 以 建平 元年改名 秀”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闚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绍 姿弘雅,表 亦长者。称雄 河 外,擅强南 夏。鱼儷 汉 舳,云屯 冀 马,闚图讯鼎,禋天类社。”李贤 注:“闚图谓若

威名(wei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威名是什么意思 威名读音 怎么读 威名,拼音是wēi míng,威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威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