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冠冕 冠冕的意思
guānmiǎn

冠冕

简体冠冕
繁体
拼音guān miǎn
注音ㄍㄨㄢ ㄇ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miǎn, ◎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组词】:冠冕。加冕。卫冕(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的最高荣耀,比喻地位最高或最完美。

冠冕的意思

冠冕 [guān miǎn]

1. 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 royal crown; official hat; ]

2. 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 high-sounding; ]

冠冕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
《后汉书·明帝纪》:“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

⒉ 特指中原汉人服饰。

《隋书·东夷传论》:“今 辽东 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

⒊ 比喻仕宦。

《后汉书·郭太传》:“﹝ 贾淑 ﹞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
《南史·王裕之等传论》:“观夫 晋 氏以来,诸 王 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专乎。”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沉公墓志铭》:“沉 氏自 汉 以后,冠冕名闻之盛,代不絶於 乌程。”

⒋ 冠族,仕宦之家。

《世说新语·德行》“王绥 在都”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自 王浑 至 坦之,六世盛德, 绥 又知名于时,冠冕莫与为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王利器 集解:“《文选·奏弹王源》 李善 注引《袁子正书》:‘古者,命士已上,皆有冠冕,故谓之冠族。’”

⒌ 比喻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盖《尚书》古文,六经之冠冕也;《春秋左氏》,三传之雄霸也。”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孝悌百行之冠冕,《孝经》六艺之喉衿。”
徐迟 《入峡记》:“长江 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已经在筹划着了。它,毫无疑问的,将是我国建设事业中最伟大的一个建设,一个冠冕。”

⒍ 盖过,居于首位。

南朝 宋 颜延之 《蜀葵颂》:“渝艳众葩,冠冕羣英。”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茂绩殊勋,冠冕列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欧公 文章,冠冕有 宋。”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令尊 彝仲先生 道义文章,冠冕人伦。”

⒎ 犹言体面,光彩。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何不倾成锭儿,还觉冠冕。”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到酒楼上坐罢,还冠冕些。”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譬如‘ 伟人 ’‘教授’‘学者’‘名人’‘作家’这些称呼,当初何尝不冠冕,现在却听去好象讽刺了。”

⒏ 指日珥。参见“冠珥”。

唐 韩偓 《登南神光寺塔院》诗:“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 扶桑 病眼开。”


国语词典

冠冕 [guān miǎn]

⒈ 冠帽的总称。也作「冠絻」。

⒉ 仕宦,又指高官高位。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 仁义为名。」

⒊ 领袖。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⒋ 堂皇大方。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冠冕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加冕释义:某些国家的君主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把皇冠戴在君主头上。
    • 2.
      冕服释义: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吉礼皆戴冕,而服饰随事而异。据《周礼·春官·司服》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袞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书·太甲中》:“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亳。”《国语·周语上》:“太宰以王命命冕服。”韦昭 注:“冕,大冠;服,鷩衣。”《宋史·舆服志四》:“冕服悉因祀大小神鬼,以为制度。”
    • 3.
      凤冠释义: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贵金属和宝石等做成凤凰形状的装饰,旧时妇女出嫁也用作礼帽:凤冠霞帔。
    • 4.
      冕带释义:古代礼冠的系带。

冠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2.
      五行舞释义:秦 汉 时乐舞名。《汉书·礼乐志》:“《五行舞》者,本 周 舞也,秦始皇 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又《景帝纪》“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
    • 3.
      以规为瑱释义: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4.
      充耳释义:⒈塞住耳朵。⒉指声音充满耳朵。⒊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 5.
      充纩释义:冠冕两旁的绵制饰物,用以塞耳。
    • 6.
      冠冕堂皇释义: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 7.
      冠絻释义:冠冕。
    • 8.
      切情释义:切合内心感情。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9.
      唯冠至极释义:意为唯利是图,冠冕堂皇到了极点!形容本来就目的不纯良,却唱得很好听,为了什么高尚的目标!
    • 10.
      垂旒释义:⒈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 ⒉指帝王。⒊指居侯王之位。
    • 11.
      堂皇释义:⒈形容气势宏大:富丽堂皇。⒉冠冕堂皇:堂皇的理由。
    • 12.
      天冠释义: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 13.
      宿搆释义:⒈预先拟就。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子建 援牘如口诵,仲宣 举笔似宿搆。”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章宗 览之,称其工,且曰:‘此诗非宿搆不能至此。’”《清史稿·选举志三》:“康熙 五十二年,以主司拟题,多取《四书》、《五经》冠冕吉祥语,致多宿搆倖获。”⒉指已写成的诗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桓 因谓:‘王郎 天才,宿搆必富,可使鄙人得闻教乎?’”
    • 14.
      小两释义:⒈隋 唐 衡名。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⒉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 15.
      局干释义:度量和才干。《宋书·殷景仁传》:“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皆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梁书·宗夬传》:“夬 少勤学,有局干。”《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 虽幼,观其神采,殊有局干,必成令器,未知年命何如耳。”
    • 16.
      带冕释义:大带和冠冕。借指高官尊位。
    • 17.
      平冕释义:古代天子郊祭及临轩,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时戴的冠冕。
    • 18.
      弁组释义: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所佩玉、印的绶带。因以指仕宦。
    • 19.
      打官腔释义:指说一些原则、规章等冠冕堂皇的话对人进行应付、推托、责备:动不动就打官腔训斥人。
    • 20.
      旒纩释义:⒈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⒉借称帝王。

冠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2.
      五行舞释义:秦 汉 时乐舞名。《汉书·礼乐志》:“《五行舞》者,本 周 舞也,秦始皇 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又《景帝纪》“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
    • 3.
      以规为瑱释义: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 4.
      充耳释义:⒈塞住耳朵。⒉指声音充满耳朵。⒊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 5.
      充纩释义:冠冕两旁的绵制饰物,用以塞耳。
    • 6.
      冠冕堂皇释义: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 7.
      冠絻释义:冠冕。
    • 8.
      切情释义:切合内心感情。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9.
      唯冠至极释义:意为唯利是图,冠冕堂皇到了极点!形容本来就目的不纯良,却唱得很好听,为了什么高尚的目标!
    • 10.
      垂旒释义:⒈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 ⒉指帝王。⒊指居侯王之位。
    • 11.
      堂皇释义:⒈形容气势宏大:富丽堂皇。⒉冠冕堂皇:堂皇的理由。
    • 12.
      天冠释义: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 13.
      宿搆释义:⒈预先拟就。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子建 援牘如口诵,仲宣 举笔似宿搆。”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章宗 览之,称其工,且曰:‘此诗非宿搆不能至此。’”《清史稿·选举志三》:“康熙 五十二年,以主司拟题,多取《四书》、《五经》冠冕吉祥语,致多宿搆倖获。”⒉指已写成的诗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桓 因谓:‘王郎 天才,宿搆必富,可使鄙人得闻教乎?’”
    • 14.
      小两释义:⒈隋 唐 衡名。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⒉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 15.
      局干释义:度量和才干。《宋书·殷景仁传》:“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皆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梁书·宗夬传》:“夬 少勤学,有局干。”《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 虽幼,观其神采,殊有局干,必成令器,未知年命何如耳。”
    • 16.
      带冕释义:大带和冠冕。借指高官尊位。
    • 17.
      平冕释义:古代天子郊祭及临轩,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时戴的冠冕。
    • 18.
      弁组释义: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所佩玉、印的绶带。因以指仕宦。
    • 19.
      打官腔释义:指说一些原则、规章等冠冕堂皇的话对人进行应付、推托、责备:动不动就打官腔训斥人。
    • 20.
      旒纩释义:⒈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⒉借称帝王。

冠冕造句

1.只见他一走入大厅,威仪冠冕堂皇,谈话满座风生,真是一表人才。

2.他说起话来信誓旦旦,冠冕堂皇,实实在在的事倒没做过一件。

3.看他冠冕堂皇地坐在主席位置上,真有董事长的架势。

4.他能很冠冕堂皇地说上一通,但从来不涉及实际问题。

5.在职工大会上,经理也是冠冕堂皇地讲了几句,没有正面回答职工提出来的问题。

6.他说得冠冕堂皇,做得却一点也不大方。

7.明明是藉机观光,却说是出国考察,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8.这种人表面上冠冕堂皇,一派正人君子,可实际上却是男盗女娼,令人唾弃。

9.我常常想帮助企业做实验,通常都会被冠冕堂皇地拒绝。

10.自由移民一词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并非如此。

11.谁都知道他在私底下做了哪些坏事,但表面上偏要说得冠冕堂皇。

12.分手就是不爱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想让对方好过,而是想让自己好过点。

1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4.我听过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这是我听过最伤风败俗的。还有,没有大脑的我也不收。

15.每个人都可能戴上冠冕,每个人也都会摘下冠冕;但是不努力就戴不上冠冕,不戴上冠冕,就谈不到摘下冠冕

16.像他这种南州冠冕的人,我才不跟他来往呢!

17.走运是逆境的人给顺境的人戴的冠冕

18.他嘴上说得冠冕堂皇,私底下的行为其实十分卑劣。

19.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

20.两个满口冠冕堂皇之词,一心只干坏事的家伙。

冠冕(guanm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冠冕是什么意思 冠冕读音 怎么读 冠冕,拼音是guān miǎn,冠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冠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