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鼎折 鼎折的意思
dǐngshé

鼎折

简体鼎折
繁体
拼音dǐng shé
注音ㄉㄧㄥˇ ㄓ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shé zhé zhē,(1) 翻转,倒腾。【组词】: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组词】: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组词】:夭折。(3) 弯转,屈曲。【组词】: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组词】:折返。(5) 损失。【组词】:损兵折将。(6) 挫辱。【组词】:折磨。挫折。百折不挠。(7) 减少。【例句】:折寿(减少寿命)。折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组词】: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例句】:折服(①信服;②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组词】:折子戏。(11) 判决。【组词】:折狱。(1) 断,绳子折了。(2) 亏损。【组词】:折本生意。(3) 姓。

基本含义

鼎折指三足鼎破裂,比喻国家或家族的衰败。

鼎折的意思

鼎折 [dǐng shé]

1. 见“鼎折覆餗”。

鼎折 引证解释

⒈ 见“鼎折覆餗”。


鼎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刑剭释义:谓将有罪之贵族、大臣刑杀于户内,而不在市上施刑。《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其刑剭,凶。”郑玄 注:“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新唐书·元载王缙等传赞》:“《易》称‘鼎折足,其刑剭’,谅哉!”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三:“王弼 注‘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以为沾濡之形也。盖 弼 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按 王弼 本作“形渥”。明 刘基《刘仲璟长史传》:“今皇帝圣神嗣统,先生勋旧残孽,宜弗底刑剭。”
    • 2.
      胜任释义:足以承受或担任。 《易·繫辞下》:“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庄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於 庄子 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宋 张咏《县斋秋夕》诗:“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世富老大 自信:他能胜任这个角色。”
    • 3.
      覆公折足释义:《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晋 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太尉 樊稜,司徒 許相,皆竊位懷禄,苟進無耻,終無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亦省作“覆折”。《後汉书·李固等传论》:“李固 據位持重,以争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周书·寇洛于谨等传论》:“及 謹 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常以滿盈爲戒,覆折是憂。”
    • 4.
      覆餗释义:《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餗,鼎中的食物。覆餗,谓倾覆鼎中的珍馔。后因以“覆餗”喻力不胜任而败事。
    • 5.
      重昏释义:⒈亦作“重昬”。 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王逸 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唐 王维《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明 归有光《赵汝渊墓志铭》:“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哀哉重昏,鼎折覆餗。”⒉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李周翰 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唐 刘禹锡《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
    • 6.
      鼎折释义:见“鼎折覆餗”。
    • 7.
      鼎覆释义:见“鼎折覆餗”。
    • 8.
      鼎足戒释义:指“鼎折覆餗”的教训。

鼎折(dingz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鼎折是什么意思 鼎折读音 怎么读 鼎折,拼音是dǐng shé,鼎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鼎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