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默坐 默坐的意思
zuò

默坐

简体默坐
繁体
拼音mò zuò
注音ㄇㄛˋ ㄗ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ò, ◎ 不说话,不出声。【组词】:默认。默写。默许。默哀。默诵。默读。默悼。默契。沉默。默默无闻。

zuò,(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组词】: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2) 乘,搭。【组词】:坐车。坐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例句】:“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组词】:坐落。坐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组词】:坐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例句】:房顶往后坐。(7) 介词,因,由于,为着。【例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组词】: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组词】:坐瓜。坐果。(11) 同“座”。

基本含义

指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不动作。

默坐的意思

默坐 [mò zuò]

1. 静坐;沉默地坐着。

[sit silently;]

默坐 引证解释

⒈ 指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清 王充 《论衡·量知》:“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

⒉ 无言静坐。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
《花月痕》第三六回:“采秋 倚枕默坐。”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我自己觉得很有点没趣,就像做错了什么事的小孩子一样,只好远远地退在另一边的车角上去默坐起来。”


国语词典

默坐 [mò zuò]

⒈ 无言静坐。

唐·刘得仁〈秋夜寄友人〉诗二首之二:「默坐看山久,闲行值寺过。」


默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哑坐释义:默坐。
    • 2.
      寒蝇释义:唐 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遇寒蝇”,指遇寒受冻之苍蝇。后以“寒蝇”指冬天的苍蝇。常用来形容愚钝。宋 欧阳修《病告中怀子华原父》诗:“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痴钝若寒蝇。”
    • 3.
      局度释义:⒈犹才干气度。《后汉书·袁绍传》:“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於色。”《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年》:“﹝ 王僧绰 ﹞及为侍中,年二十九,沉深有局度,不以才能高人。”胡三省 注:“有局则能处事,有度则能容物·”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先生局度凝定,燕居默坐,端严若神。”⒉格局。《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吴文肃公摘稿》:“其才其学,虽皆不及 李东阳 之宏富,而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復闲雅。”
    • 4.
      愁坐释义:含忧默坐。
    • 5.
      端严释义:端庄严谨;庄严。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 戎 叹异。”唐 王勃《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 6.
      面壁功深释义:⒈指和尚面对墙壁默坐静修,道行很深。 面壁:佛家用语。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⒉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 7.
      面壁参释义:谓默坐静修,参悟禅机。

默坐(moz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默坐是什么意思 默坐读音 怎么读 默坐,拼音是mò zuò,默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默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