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1.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2—280)
英[the Three Kingdoms-Wei, Shu Han and Wu -which divided China from A.D. 222—280;]
⒈ 指 东汉 后出现的 魏、蜀、吴 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 曹丕 称帝始,到280年 吴 亡止。或将 汉献帝 在位的年代(189-220)亦计入该期。亦以指 魏、蜀、吴。
引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国异同,以注 陈寿 《三国志》。”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説下》:“谈《春秋》者则不知 宗周 既陨,而人有六雄;论《史》、《汉》者不悟 刘氏 云亡,而地分三国。”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城楼》诗:“六朝 文物随流水, 三国 江山独倚楼。”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凡 三国、六朝 各史,俱包在内。”
⒈ (西元220~280)汉末,魏、蜀、吴分立的时期,史称为「三国」。
1.三国时期的关羽有勇有谋,常使敌人闻风丧胆。
2.三国时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3.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4.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5.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对六面,其中魏的实力最强。
6.小时候看完三国演义,就想将来成为一个曹操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
7.三国时代,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曹操。
8.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奋,最终大器晚成。
9.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愤,最终大器晚成。
10.三国时代的稽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11.三国时魏的嵇康、阮籍优游竹林,放浪形骸,是有他们的特定的政治原因的。
12.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英雄。
13.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14.张教授精通英、法、日三国语言。
15.高中的就去抄红楼写人的,初中就去抄三国打仗的,小学就去抄水浒或西游。
16.这句话贯穿了三国整部作品。其实整部三国就是在诠释这句话。
17.想交一些三国里的桃园兄弟,却遇到西游里的妖魔鬼怪。
18.根据三国志人物性格的不同,语录的也会有所不同。
19.以说书体制,评点三国史,借古喻今。
20.见证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友谊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