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有底 有底的意思
yǒu

有底

简体有底
繁体
拼音yǒu dǐ
注音ㄧㄡˇ ㄉ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ǒu yòu,(1) 存在。【组词】: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 表示所属。【例句】:他有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组词】:有病。情况有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例句】:水有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组词】:有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组词】:有劳。有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组词】:有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组词】:有夏。有宋一代。(1)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dǐ de,(1) 最下面的部分。【组词】:底层。底座。底下(➊下面;➋以后)。海底。底肥。(2) 末了。【组词】:年底。月底。到底。(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组词】: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 图案的基层。【例句】:白底蓝花的瓶子。(5) 何,什么。【组词】:底事伤感。(6) 古同“抵”,达到。(1) 同“的”。

基本含义

有底指有底气或有把握,表示有自信心或有把握做某件事情。

有底的意思

有底 [yǒu dǐ]

1.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know how things stand and feel confident of handling them; be fully prepared for what is coming;]

有底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有如许或有甚。

唐 杜甫 《可惜》诗:“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唐 韩愈 《曲江春游寄白舍人》诗:“曲江 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宋 陈师道 《赠王聿修商子常》诗:“有底百年须薄禄,相看一笑却关身。”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⒉ 为甚。

宋 黄庭坚 《芭蕉》诗:“有底春风能好事?解持刀尺翦青天。”
宋 黄庭坚 《南柯子·东坡作南歌子用其韵赠郭诗翁》词之二:“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宋 杨万里 《和吴伯承提宫孟冬风雨》:“觅句许奇险,有底恼肝肾?”

⒊ 尽着,听任。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送频统辖行》词:“相春堂上闻鶯语,正花柳,芳菲处。有底尊前欢且舞。”
宋 杨万里 《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诗:“一钵可能容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

⒋ 无限。

宋 黄庭坚 《卜算子》词:“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駟马临军挑鬭,十场镇赢八九,天下有底英雄汉,闻名难措手。”

⒌ 谓心中有数。

刘石 《真假李板头》:“板头 听了不吭气,心里可有底。”


国语词典

有底 [yǒu dǐ]

⒈ 心中对某事甚熟悉而有把握。

如:「这件事他心里有底,并不害怕。」


有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案释义:⒈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新唐书·礼乐志五》:“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脩一案,五脡。”⒉一张几桌。《朱子语类》卷十八:“如一案有许多器用,逐一理会得,少间便自见得都是案上合有底物事。”《宣和遗事》后集:“引帝至帐下,旋次升阶,惟有一案设香烛。”⒊一桩案件。⒋犹言一个部门。《宋史·职官志三》:“刑部旧有详覆案,自官制行,归诸路提刑司,至是復置。四年,併制勘、体量为一案。”
    • 2.
      个里释义:⒈亦作“个裡”。 此中;其中。清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 胡慎容 ﹞《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⒉箇裏:此中;其中。唐 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 黄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 3.
      人穷气短释义: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
    • 4.
      刮刷释义:刮除刷净。刷、刮,同义。宋 苏舜钦《大风》诗:“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八年忽必烈圣旨》:“依着这説谎文书转刻到碑幢并塑画壁上,有底省会,随处先生就便磨坏了者,刮刷了者。”
    • 5.
      勘合释义:⒈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唐律·擅兴·应给发兵符而不给》“不以符合从事,或符不合不速以闻,各徒二年”唐 长孙无忌 疏议:“不以符合从事者,谓执兵之司,得左符皆用右符勘合,始从发兵之事。”⒉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宋 叶适《经总制钱一》:“得产有勘合,典卖有牙契。”《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将银五十两买了个勘合,驰驛到京。”《明史·食货志四》:“编置勘合及底簿……转运司亦有底
    • 6.
      囊中之物释义:囊:有底的口袋。喻稳稳到手或不用费力就可获得的物品。形容非常容易得到的东西,办到的事。
    • 7.
      塸埞释义:有底座的瓯。
    • 8.
      影壁释义:⒈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上面像屋脊。⒉照壁。⒊指塑有各种形象的墙壁。
    • 9.
      托底释义:⒈垫底。谓衬托在下面。⒉谓有底,有依托。
    • 10.
      挑鬭释义:⒈见“挑逗”。 ⒉挑战;战斗。《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巩毕 担刀出阵,蒙毅 施礼毕,二人挑鬭,才三十合,蒙毅 诈败。”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坐筹帷幄,駟马临军挑鬭,十场镇赢八九,天下有底英雄,闻名难措手。”
    • 11.
      无底释义:⒈没有底部。形容极深。⒉无限度;无穷尽。⒊谓不知底细。
    • 12.
      无漏帐释义:一种特制的有底罩的帐子。
    • 13.
      有底释义:知道底细,因而有把握:心里有底。
    • 14.
      有谱释义:有底,有把握。《十月》1987年第3期:“想必 汪书记 心中有谱,倪院长 也就不再寻根问底。”
    • 15.
      正宣释义:唐 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旧唐书·肃宗纪》:“此缘军国务殷,或富口敕处分。今后非正宣,并不得行用。”《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如非正宣,并不得行。”胡三省 注:“正宣,宣命。凡出宣命,有底在中书,可以检覆,谓之正宣。”
    • 16.
      沈箱释义:亦作“沉箱”。一种在水底作业的设备。用金属或混凝土制成,形状像箱子,下面没有底。用时沉入水底,同时通入压缩空气将水排出,人在里面进行工作。
    • 17.
      玉卮无当释义: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18.
      盘盏释义:带有底盘的一种饮器。
    • 19.
      箇里释义:此中;其中。唐 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 黄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 20.
      蜡扦释义:上有尖钉下有底座可以插蜡烛的器物。

有底(you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有底是什么意思 有底读音 怎么读 有底,拼音是yǒu dǐ,有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有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