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 [xiū dào]
1. 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2. 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3. 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5. 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修道 引证解释
⒈ 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引《孙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南史·袁粲传》:“混其声迹,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⒉ 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引汉 王充 《论衡·道虚》:“夫修道求仙,与忧职勤事不同。”
⒊ 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皇甫 真人已知斩妖剑不灵,自去入山修道去了。”
⒋ 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引《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财竭则不能无侵夺。”
国语词典
修道 [xiū dào]
⒈ 修习道德学问。
引《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⒉ 宗教徒虔诚的学习教义,并将教义贯彻于自己的行动中。
修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尘不染释义:⒈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 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指完全不受坏思想、坏风气的影响。⒉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 2.
丹侣释义: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
- 3.
丹台释义:⒈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⒉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⒊《史记·货殖列传》载,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
- 4.
丹穴释义:⒈山穴。⒉传说中的地名。⒊传说中的山名。⒋产朱砂的矿穴。⒌炼丹修道的岩穴。
- 5.
为道释义:⒈犹言修道。《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⒉指矫性而为高远难行之事。《礼记·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⒊作向导。《左传·隐公五年》:“邾 人告於 郑 曰:‘诸君释憾於 宋,敝邑为道。’”陆德明 释文:“道,音导。本亦作‘导’。”
- 6.
乘云驾鹤释义:乘云驾鹤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修道成仙后,可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
- 7.
二十四神释义: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 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 8.
二形释义:雌雄两性。《花月痕》第四八回:“江陵 破后,入山修道,迄今千有餘年;却收了两个二形的妖尼,带了两个同面的妖婢,出来辅佐 员 逆。”
- 9.
云巢释义:⒈高处的鸟窠。《文选·张协<七命>》:“仰倾云巢,俯殫地穴。”吕向 注:“云巢,高巢也。”宋 陆游《秋思》诗之六:“露浓乍警云巢鹤,风劲先凋玉井桐。”⒉隐居修道之处。宋 陆游《书怀》诗:“青城 结云巢,拟住三千年。”宋 杨万里《过土笕冈》诗:“衰年走尘鞅,何计返云巢。”元 虞集《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诗:“云巢幽人爱 江 渚,抽思挥毫写横素。”
- 10.
仙宗释义:修道求仙的要旨。
- 11.
仙缘释义:⒈道家谓修道成仙的缘分。⒉谓与仙人的情缘。
- 12.
仙诀释义:修道成仙的秘诀。 唐 许浑《学仙》诗之二:“心期仙诀意无穷,彩画云车起寿宫。”前蜀 贯休《了仙谣》:“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 子乔 去何早……亦留仙诀在人间,啮鏃终言药非道。”《四游记·仙姑得梦成仙》:“一日,於溪上遇 铁拐、采和,授以仙诀。”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服而习之,遂能导引辟穀,一年以后,已得仙诀矣。”
- 13.
仙馆释义: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 亦借称道观。
- 14.
伏利释义: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 15.
修女释义: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 16.
修气释义:修道炼气。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九转验》:“梁朝 方山道人,自号 庞九经,身长七尺,不知年几百岁,每於石室修气,经年絶食。”
- 17.
偏修释义:指修道的旁门。
- 18.
僧侣释义:僧徒,也借来称某些别的宗教(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的修道人。
- 19.
八洞释义:道教谓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诸称。后因以“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住所。
- 20.
八难释义:⒈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⒉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修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尘不染释义:⒈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 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指完全不受坏思想、坏风气的影响。⒉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 2.
丹侣释义: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
- 3.
丹台释义:⒈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⒉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⒊《史记·货殖列传》载,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
- 4.
丹穴释义:⒈山穴。⒉传说中的地名。⒊传说中的山名。⒋产朱砂的矿穴。⒌炼丹修道的岩穴。
- 5.
为道释义:⒈犹言修道。《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⒉指矫性而为高远难行之事。《礼记·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⒊作向导。《左传·隐公五年》:“邾 人告於 郑 曰:‘诸君释憾於 宋,敝邑为道。’”陆德明 释文:“道,音导。本亦作‘导’。”
- 6.
乘云驾鹤释义:乘云驾鹤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修道成仙后,可自由往来于天地之间
- 7.
二十四神释义: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 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炼性时,每叩齿咽液,并呼各神名字。见《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 8.
二形释义:雌雄两性。《花月痕》第四八回:“江陵 破后,入山修道,迄今千有餘年;却收了两个二形的妖尼,带了两个同面的妖婢,出来辅佐 员 逆。”
- 9.
云巢释义:⒈高处的鸟窠。《文选·张协<七命>》:“仰倾云巢,俯殫地穴。”吕向 注:“云巢,高巢也。”宋 陆游《秋思》诗之六:“露浓乍警云巢鹤,风劲先凋玉井桐。”⒉隐居修道之处。宋 陆游《书怀》诗:“青城 结云巢,拟住三千年。”宋 杨万里《过土笕冈》诗:“衰年走尘鞅,何计返云巢。”元 虞集《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诗:“云巢幽人爱 江 渚,抽思挥毫写横素。”
- 10.
仙宗释义:修道求仙的要旨。
- 11.
仙缘释义:⒈道家谓修道成仙的缘分。⒉谓与仙人的情缘。
- 12.
仙诀释义:修道成仙的秘诀。 唐 许浑《学仙》诗之二:“心期仙诀意无穷,彩画云车起寿宫。”前蜀 贯休《了仙谣》:“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 子乔 去何早……亦留仙诀在人间,啮鏃终言药非道。”《四游记·仙姑得梦成仙》:“一日,於溪上遇 铁拐、采和,授以仙诀。”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服而习之,遂能导引辟穀,一年以后,已得仙诀矣。”
- 13.
仙馆释义: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 亦借称道观。
- 14.
伏利释义: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 15.
修女释义: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 16.
修气释义:修道炼气。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九转验》:“梁朝 方山道人,自号 庞九经,身长七尺,不知年几百岁,每於石室修气,经年絶食。”
- 17.
偏修释义:指修道的旁门。
- 18.
僧侣释义:僧徒,也借来称某些别的宗教(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的修道人。
- 19.
八洞释义:道教谓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诸称。后因以“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住所。
- 20.
八难释义:⒈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⒉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