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守捉 守捉的意思
shǒuzhuō

守捉

简体守捉
繁体
拼音shǒu zhuō
注音ㄕㄡˇ ㄓㄨㄛ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ǒu,(1) 保持,卫护。【例句】: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2) 看管。【组词】:看守。守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组词】:守株待兔。留守。(4) 遵照。【组词】:遵守。守法。守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组词】:保守。因循守旧。(6) 呆在一起。【组词】:厮守。(7) 节操。【组词】:操守。(8) 靠近,依傍。【例句】: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组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zhuō,(1) 抓,逮。【组词】:捉拿。捉奸。捉贼。捉弄。捕捉。捕风捉影。(2) 握。【组词】:捉笔。捉刀(代人作文)。捉襟见肘。

基本含义

守住或捕捉住。

守捉的意思

守捉 [shǒu zhuō]

1. 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3. 把守。

守捉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今又称既有巡院,请量閒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如有漏失私盐等,并準条处分者。”
唐 元结 《奏色科率等状》:“臣一州当 岭 南三州之界,守捉四十餘处。”
《新唐书·兵志》:“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后世亦以泛称边防城堡。 元 王恽 《羽林万骑歌》:“羽林万骑驍且雄,守捉内外生阴风。”

⒉ 把守。

《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唐 兵攻 兖州,末帝 召 彦章 使守捉东路。”


守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镇释义:⒈下沉;下降。 ⒉唐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 2.
      候望释义:⒈伺望;侦察。《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敌人。”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主将每遣小校将数队四出,游奕候望。”⒉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湖南 且乱。”⒊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沉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⒋占候观察(星象时气)。清 龚自珍《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候气”。⒌等候盼望。清 曾国藩《大界墓表》:“吾
    • 3.
      北庭释义:⒈指 汉 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⒉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宋 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明 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 间,广陵伯 刘安 守 大同,郭登 为参将,时 英宗 在北廷。”清 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⒊唐 方镇名。属 陇右道。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 北庭 都护,故通称 北庭。辖西北 伊、西、庭 三州及 北庭都护府 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 回纥,继入 吐蕃。唐
    • 4.
      守捉释义:⒈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⒉把守。

守捉(shouz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守捉是什么意思 守捉读音 怎么读 守捉,拼音是shǒu zhuō,守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守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