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子 [zú zǐ]
1. 同族兄弟之子。
族子 引证解释
⒈ 同族兄弟之子。
引《史记·五帝本纪》:“高辛 於 顓頊 为族子。”
《旧唐书·柳范传》:“亨 族子 范,贞观 中为侍御史。”
《朱子全书》卷三七:“据礼,兄弟之子,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
族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横释义:古代贵族子弟学校。《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廆(慕容廆)立子 皝 为世子。作东横,以 平原 刘讚 为祭酒,使 皝 与诸生同受业。廆 得暇,亦亲临听之。”胡三省 注:“横与黌同,学舍也。”
- 2.
乌衣子弟释义:乌衣: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 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3.
代官释义:指世族子弟为官者。
- 4.
侍子释义:⒈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鄯善 王、车师 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后汉书·西域传·疏勒国》:“五年,臣磐 遣侍子与 大宛 莎车 使俱诣闕贡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燕王 遣使入贡於 魏,请送侍子。”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五节:“西汉 时期,西域 诸国的贵族子弟多到 长安,学 汉 文化。国王的儿子称为侍子,得到朝廷更多的优待。”⒉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唐
- 5.
保傅释义:⒈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汉 贾谊《治安策》:“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南史·诸炤传》:“炤 少有高节,王俭 尝称才堪保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固当引为己咎。”⒉教导,辅佐。《新唐书·褚遂良传》:“自古宗姓无良,则倾败相仍,公等为我柬贤者保傅之。”
- 6.
保氏释义: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 7.
保阿释义:古代抚养教育贵族子女的妇女。
- 8.
傅姆释义: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唐 杜枚《杜秋娘》诗:“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宋 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臣闻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弗纳於邪。公主生于深宫,年齿幼穉,不更傅姆之严,未知失得之理。”宋 郭彖《睽车志》卷五:“女闻之,窃谓傅姆曰:‘女子託身,惟择所归。’”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必待傅姆,《阳秋》之贤 伯姬;言告师氏,《周南》之歌淑女。”
- 9.
傅母释义:⒈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穀梁传·襄公三十年》:“伯姬 臣: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下堂则从傅母。”《太平御览》卷六九○引《三礼图》:“古者傅母,选无夫与子而老贱晓习妇道者,使之应对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初,李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漳王 傅母 杜仲阳 坐 宋申锡 事放归 金陵,詔 德裕 存处之。”胡三省 注:“傅母,女师也。”⒉指一般的保姆。《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分明傅母育娇儿,只少开怀哺乳。”
- 10.
傅年父母释义: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翁妪。 唐 沉亚之《异梦录》:“凤(邢凤)卒诗,请曰:‘何为弓弯?’曰:‘妾傅年父母使教妾为此舞。’”
- 11.
傅父释义: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子。《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汉 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汉书·张骞传》:“子 昆莫 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
- 12.
兔丝子释义: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
- 13.
公学释义: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著名的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校亦称公学,如创设于 上海 的徐汇公学、南洋公学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亦有公学,则是培养干部的一种学校,如1937年成立于 延安 的陕北公学。
- 14.
凤雏麟子释义: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
- 15.
刚锐释义:⒈坚强锐利。《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庶朕宗族子孙刚鋭如铁,皆堪伐人。”⒉谓刚强而锋芒毕露。《新唐书·虢王凤传》:“巨 刚鋭果决,略通书史,好属辞。”宋 苏轼《留侯论》:“深折其少年刚鋭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明 唐顺之《赠蔡年兄道卿序》:“大率少年刚鋭之士,不患乎进之难精,而常患乎志之不一。”
- 16.
南班释义: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 17.
外傅释义: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 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魏书·礼志三》:“将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清 袁枚《新齐谐·长乐奇冤》:“里党咸钦之,子年十五,就学外傅。”参见“内傅”。
- 18.
媬傅释义: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女。媬,保母;傅,傅父。唐 柳宗元《亡妻弘农杨氏志》:“五岁,属先妣之忌,饭僧於仁祠,就问其故。媬傅以告,遂号泣不食。”
- 19.
嫁娶释义:⒈亦作“嫁取”。谓嫁女与娶妇。《韩诗外传》卷四:“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汉书·地理志下》:“太原、上党 又多 晋 公族子孙……嫁取送死者奢靡。”颜师古 注:“取,读曰娶。”⒉泛指男女成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錙銖,责多还少,市井无异。”又指出嫁。《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20.
宗子试释义: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 宋仁宗 时。